中国移动的港股IPO往事

2023年9月5日09:30:56280

最近既然行情不怎么样,但不妨多看看书,正巧看到这段,拍下来大家一起欣赏欣赏:

中国移动的港股IPO往事

——摘自 马拉松资产管理,《资本回报》

原文到了这里就结束了,并没有展开太详细。那我来展开说说吧。

很多人好奇,为啥明明写的是中国电信,我却说是中国移动?其实0941.HK这只股票,现在叫中国移动,而他97年刚上市那会儿,就叫中国电信,后来2000年改的名字。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中金刚刚成立,为了让中移动能够走出去,彼时刚成立不久的中金,就和牛逼哄哄的高盛团队为当时的邮电部定制了一套上市方案:先成立壳公司,再往里面装好资产。

这其实也是后来很多中国公司在港股上市的标准套路了,为了上市时财报好看嘛,把坏账啥的就尽量不塞进上市主体里了。

当年,中国移动的上市还有一项高盛创造的,时至今日依然有效、并且成为行业普遍行为的策略:引入基石投资者。

这里有个插曲,前面也说了,中国移动是97年上市的,当时询价的时候,亚洲金融危机其实已经开始了,很多一开始基石投资者出于各种原因想打退堂鼓,于是投行们赶紧召集了一次紧急会议,李嘉诚没有参会,但是他让他儿子李泽楷带来一句狠话:“谁退股,我全包下。” 当年的李嘉诚,对中国资产,是真的热爱。

而在最终的发行价上,高盛团队面临急跌的大盘(恒生指数在那两周跌了10多个点),希望定在11块港币,而最终,73(嗯,是他)却直接拍板11.8。最后,事实证明73的魄力是正确的选择,这也导致了我们在IPO时多募资了不少钱,到了当年年底时,中国移动涨了14%,而恒指同期仅上涨3%。

中国移动这一仗,可以说是打响了中金在港股IPO领域的头炮,后面的三桶油和四大行接连上市,套路其实也都大差不差。对了,为什么移动的代码是941呢?因为这一仗打的九死一生。

好了,往事说完了,我们来想想,有些公司(比如上文提到的运营商和三桶油)为什么能持续高分红?因为他们需求稳定、而又无需额外资本开支。

为啥可以不额外资本开支、也能需求稳定呢?因为他们大都是躺在牌照上的垄断型企业。

那有没有想过,如果国家强制要求他们来一轮新的资本开支呢?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既然地方和中央都拿不出钱,此时垄断型国企是不是该替国家出出力呢?

曾经,这件事情是基建在干,未来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是新基建来承担呢?

为什么这些运营商过去的股价不像这两年那么猛?因为他们以前真的投了很多资本开支,没太多钱分红。。。

只要这些垄断型国企大幅增加资本开支,不仅能让新基建产业链上一众公司获得新订单和收入,包括但不限于机构重仓的服务器等板块,而且还被动降低了这些高股息公司的分红率,使得躲在其中的资金成为增量流入市场。可谓两全其美。

一切高股息,都在冥冥之中被标注了价格,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一分不能少。

郭主席曾经说过:“收益率超过 6%就要打问号,超过 8%就很危险,10% 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2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