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广播,有两头婚的报道,这个现象是值得关注的,因为这是新的社会风俗。具体来说,两头婚,指婚姻既不属于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女招男入赘。小夫妻成家后依旧与双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独生子女在两边交替居住。开放二胎后,他们一般会生育两个小孩,第一个随父姓,由男方抚养为主,第二个随母姓,由女方抚养为主。在两头婚家庭里,没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对爸爸妈妈的父母都叫爷爷奶奶。
风俗的形成不容易,因为其形成往往要经过几代人的教化传承,其无法通过强制力来强力实施,只能在观念打上烙印之后,一代代传播下去。
当然,也正是其在观念上形成烙印之后,要去除这种风俗也相当不容易,形成也难去也难,其破除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文革破除了大量的风俗,但也只有短暂的效果,且其用上了高压且是伤人甚至迫人致死的手段,也只是让风俗短暂中断。
比如尊师重道的风俗从孔子以来,几千年不倒,文革虽然批孔,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恢复起来很快,甚至如今全世界各地都开始设立孔子学院。
回到两头婚,这显然是对于传统婚姻观念的一种改良,其原因是什么呢?
显然是计划生育带来的后果,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计划生育基本上严格管控,特别是对于国企及事业单位的人,强力实施的结果便是独生子女成为80年代的普遍现象,如今这些人到了婚姻生子的年龄。
两个老人只有一个小孩,四个老人各只有一个子女,独生子女结婚就面临着与哪方父母生活的问题,以及独生子女生育之后小孩的抚养问题。
两头婚可以说较为完美地将老人赡养,子女生育照顾以及未来归属定了更好的安排,这种民间自发产生的智慧,成功地解决了上述的几大难题,在年青人中(80后为主)局部流行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当然,两头婚显然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两个独生子女的父母均在一地,同时两家人在生活习性、观念以及价值观上也基本一致。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生了女儿的一家就面临着无同姓子嗣传承的问题,而两头婚一般都会生育两孩,两个小孩往往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这样小孩的姓属权就容易安排。
不过,两头婚因为两家老人要同属于一地,且价值观要相仿,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家庭并不多,其在江浙一带略有流行,并没有在中国更广阔的地方流行,随父姓依然是普遍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父系社会传统依然是根深蒂固,两头婚只是敲开了此传统的一个小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