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价值投资者

2024年7月17日15:19:2381

最近有位财经大咖在雪球打假,吐槽很多股民言必称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投资理论,但并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今天聊聊我自己的看法。

伪价投确实很多

说伪价投,并不是讽刺或者否定,而是说他们只是在观念和理念上接受了价值投资,对于价值投资的理论也是背的滚瓜烂熟;但他们并不会持之以恒地亲身实践价值投资。

这个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如果投资就是做生意的话,你见过哪个老板能够很悠闲的把钱赚了呢?主要的原因还是投资太费时,太消耗精力了。

这或许和许多人心目中股票投资很容易赚大钱的印象不太一致,所以这会导致认同价值投资的人,远远多于实践价值投资的人,这个比例可能高达5:1,甚至10:1。

曾经的我也是伪价投

2017年之前的我,总是想逃避看财报这个过程,试图通过几个简单的财务指标来替代。直到我听巴菲特说,看财报是投资的基本功之后,我才下决心学好这项技能。

另外,我看了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之后,我发现他的价值投资理论是从债券投资演化过来的,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大家都知道,公司发行债券,或者银行放贷的时候,债权人和银行都要看融资方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否则绝不会随意购买债券和放款的。

足见公司财报的重要性。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造假怎么办?实际上,财报看的多了,应该能够感觉出来,有些公司的财报做得严谨保守,有些财报会有粉饰的迹象,出于谨慎的原则,只考虑那些财报严谨的公司不就行了吗?

价值投资简单,但不容易

根据我目前对投资的观察,股票投资大概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就是格雷厄姆式的捡烟蒂的投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财报,找到市场上低估的品种(垃圾股居多,好公司通常不会低估)买入,等待价值回归后卖出。这种投资方法由沃尔特·施洛斯将其发扬光大。

第二种就是巴菲特后来的方法:找到伟大的公司,以低估或合理的价格买入,然后长期持有。当然,巴菲特也会格雷厄姆的方法,只是后期基本不用了;实际上,巴菲特也会风险投资的方法,但不常用。

第三种就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主要就是指股权投资,具体还分为很多种,比如天使投资、风险投资、Pre-IPO等等。比如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就算是属于风险投资的范畴,这和他过去看重高ROE和高自由现金流完全不同。

至于费雪提到的成长股投资方法,有一些可以划归到伟大公司,有一些可以归类于风险投资,这里不再详细展开。

我的研究体会

根据我现在仍不太完善的投资体系来看,梳理一家公司历史上的财务数据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整理公司的产品信息,行业发展空间,竞争对手等信息还需要一天时间;如果再去思考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风险因素以及草根调研可能还需要一天时间。

根据我的研究框架,研究一家公司需要三天时间,一年最多也就是看一百家公司,如果还有公司要跟踪,每年能够深入研究的公司估计不会超过七八十家。

如果我们是一位上班族,那么每年能够深入研究的公司将更少,每年利用业余时间看三十家公司可能都是极限了。

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如果我们真的深入研究了五十家或者一百家公司之后,脑子里面可能就会有财务模型,或者商业模型,研究速度会加快,至少可以做到很快的排除一些平庸的公司。

以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花三到五年解决看财报的问题,花三到五年解决大量深入研究公司的问题,至少要六到十年持续投入才能看到基本面的功夫。

这个时间还不算年轻人戒掉浮躁,端正投资理念和理解市场的时间;如果加上这个就更漫长了,如果没有巴菲特的童子功,如果没有坐冷板凳的能力,这个基本面研究的门槛是跨不过去的。

我计算过巴菲特买下喜诗糖果的时间是42岁,那时候他还是捡烟蒂的投资方式为主,认为3PB买喜诗糖果太贵了,差一点放弃。很幸运的是,我在42岁的年纪已经学到了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公司(9PB买了迈瑞)。

这就是投资的时间门槛。如果我们能够保持热爱,能够穿越时间,忘记年纪,或许我们普通人能在四十岁之后,能够找到一些投资的感觉,在五十岁之前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9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