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倒不是上市公司有多大的问题,恰恰是作为投资方的机构特别是券商基金不切实际预期造就整个市场始终处于一种投资与被投资博弈倒不如说在赌桌上抽老千谁厉害的博弈,所以也就是最近几年来市场规模体量越来越大,但是市场始终就如同根本没有灵魂失去方向的低能儿毫无目的方向,这种错误的路线作为那些所谓研究所的报告完全有关,这种毫无价值的报告最终结局就是不是发现价值恰恰是毁灭价值。
说刺激经济永远就是周期股房地产,说句老实话如果这些话放在20年前对于基数很低的经济是有作用有效应的,现在简单的说就是房地产造出来的房子根本就是卖不掉租不出去,道理太简单了无论买房的还是租房就是都简单为了居住为了经营,居住如果是临时居住不会买房必然选择租房,如果租房的租金尽然比酒店房价还贵了,你说这房子还能租出去吗?那么做生意,总得有客人有市场,如果客人市场都没了,商业地产肯定真正的空心化了。所以任何商品能不能流通关键就是价格。
也不知道哪个天下最傻的券商尽然得出报复性旅游消费结论的。旅游刺激消费的本身不是拥有旅游资源的公司,恰恰是利用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激活当地的商业消费,这叫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国际上大都是旅游购物是把购物放在第一位把旅游放在第二位的,因为旅游资源无论规模再大都是有限的,失去的客流回不来永远无法报复的,难道酒店报复了一床睡五人?旅游车一车一百人?购物恰恰是无限度的关键就是看如何推广,我们市场却把空酒瓶当酒喝,所以有旅游资源公司只能是当地经济的配角成不了主角,上海外滩南京路淮海路杭州西湖,那怕上海迪斯尼还不是拉住游客吃喝玩乐。
说到资源有限的最傻的预期就是对于发电公司有预期,这种想法脑袋肯定被电过了。发电机组载荷是有限的无法超限发电,社会再缺电只能拉电限电,发电厂无法继续供电,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如果一个电厂在满负载运营都无法盈利,你还期待什么?说明此公司在整个国家能源战略位置就是辅助地位,起到地方电能补缺作用,维持电厂安全经营只能期待燃烧的煤和油价格下降,所以电煤一体化就是能源战略互补,总体平衡,因为能源就是为经济服务产业不是创造财富的产业。
能够为国家创造财富只有制造业,制造业是唯一能够经过加工注入活劳动力实现物资增值的产业,所以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是否发达就是看制造业的发达程度,如果只是依靠制造工艺简单的自行车缝纫机你说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就是清贫落后嘛,当乘用车进入家庭才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无论自行车还是乘用车,最大特点都会老旧破损报废,所以制造业不会衰竭,只会因为科技推动越来越丰富。房屋对于任何人来说最后都是用来住的,一辈子一套够了。
制造业当然要分,有的属于产业链制造,什么叫产业链就是属于国家核心支柱产业配套项目,因为高端制造按照社会分工以及资源效应最大化原则,不可能一个终端产品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完成,经历过上世纪被西方以及前苏联全面经济封锁长达10年之久的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所以产业链就是我们国家经济用不会倒下的核心经络,产业链覆盖汽车,能源,航空航海和航天,其产业链广而深,产业链生态取决于最后终端。比如航母、空间站核电站终端或许几年才有一个,所以最具有活力产业链当然就是汽车制造,那怕老牌帝国也是如此,就看谁能站的高跑得快跑得远。
生产疫苗公司业绩暴跌,许多人看不懂了,你们不是说拥有疫苗就是拥有未来吗?问题是疫苗属于什么商品?属于专管专用专批而且有严格管制的极其特殊商品,任何公司没有绝对的话语权,从研发试制到临床都要十分严密并受到政府权威部门严格管控的过程,投入使用绝对不存在任何单位和个人采购和购买,完全就是需要使用的地区卫生监管部门统一采购投放,政府采购价格是按照成本加成定价,所以本来就是人类福利的疫苗何来暴利?脑子被病毒搞坏了才有这样的想法。
有人问我,说券商说的财务报告发布越晚业绩越差,这种券商脑子肯定怀特了,几十年前上市公司不多,个别公司业绩比较差,交易所为了稳定市场推迟发布是可能的,现在沪深两市几千家公司,财报发布期每天都有几十上百公司发布,所以一般在前期财报公布时就预约下期财报公布时间,活还没干怎么可能知道结局呢?所以公司财报预约一般基于审计安排,融资安排以及资本投资安排考虑,因为信息存在必须披露和自愿披露问题,财报处理有调整处理和非调整披露处理,所以没必要想的太多了,真是杞人忧天。
今天中报最后一天,闭门羹和开胃菜都会有,今年中报说句老实话一切回头看看都是情理之中,一般来说产能调节自如的制造业业绩影响比较小,有合同保障金融保险基本没有影响,公用事业基础产业取决于成本,那么旅游餐饮酒店肯定不存在任何报复的可能,消费类上市融资扩产路走完了必然边际效益下降最后走上亏损道路也不稀罕,卖不掉甚至亏到破产!还是一句老话,上市公司不务正业谁炒股谁倒霉。你说除了这些有必要去看那么多财报吗?这就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