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创股票平台对过去十年间的投资试验做个总结和梳理

2023年8月10日09:34:5696

2013年8月,那是一个冰冷的熊市,2023年8月,又是一个熊市,只是没有十年前那么冰冷。十年是一个长期的概念,对过去十年间的投资试验做个总结和梳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偶然的醒悟

2013年五六月份,上证指数一个月时间从2300多点跌到1800多点,跌幅达到20%;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情绪崩溃的惨状。

以前一位同事的口头禅是“心里哇凉哇凉的”。2013年的那个夏天,我的心里凉了整整一个夏天;那时候流行一首歌《风吹麦浪》,就是这首歌温暖了那年的整个夏天。

没经历过那轮熊市的股民体会不到那种寒冷,换算到现在就相当于,上证指数从3200多点一个月跌到2500多点,沪深两市最低成交额萎缩至2500亿以下。要知道,2022年以来,本轮熊市最低的成交额也没有跌破5600亿。

2013年8月的一天,我忽然想到,上证指数1849点很可能就是历史大底的最低点。而我心心念念的价值投资,不正是应该从历史大底开始吗?

说干就干

想到这里,我就把非常有限的资金,平均分成十份,选了十家公司,准备做做价值投资,看看到底能不能赚到钱。

这十家公司分别是永新股份、金达威、索菲亚、平安银行、三全食品、七匹狼、朗姿股份、以岭药业、英威腾和贝因美。(当时我的选股水平还是菜鸟水平)

过了一年多时间,还没到2015年,我就发现,这些股票很多都翻倍了,有的甚至涨幅更大。后来我意识到,只要坚持每次历史大底进场,过个一两年时间,资产翻倍是很容易的事儿。

比如2018年那次历史大底,格力电器不到两年股价翻倍,裕同科技不到两年股价翻倍,招商银行不到三年涨幅在150%左右,宁波银行不到三年涨幅在200%左右。如果你幸运的买了比亚迪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三四年时间就是七八倍的收益率。

持有体验

重新回到十只股票的试验上,实际上,在没有研究能力情况下,甚至连财报都不会看的情况下,能够拿住股票是很难的。

比如平安银行,我没到2015年就把它卖掉了,大概是赚了70-80%,因为我看不懂银行,当时也没有想去研究银行。

比如三全食品,这是买入之后就涨了很多的公司,到了2013年10月就开始下跌了,眼看浮盈要跌破100%了,眼睛一闭就卖掉了。

比如朗姿股份,也是买入之后就涨了不少,但是我受不了2014年的缓慢下跌,最后没赚多少就离场了,2015年它涨了几倍和我没有半毛钱关系。

七匹狼持有的时间也不长,主要原因是走势太弱,持有体验太差,最后应该是亏钱离场的。

真正持有时间比较长的公司,有以岭药业、永新股份、索菲亚、英威腾、贝因美和金达威。

先来说说以岭药业。

我从2013年持有到2018年,已经算很长时间了,但是没有赚到它的钱。

一方面是没有研究能力,不知道这家公司基本面不行;另一方面是买的太贵,2013年它是次新股,动辄六七十倍市盈率,即使我很讲究安全边际,买到了非常低的50倍市盈率,依然没用。

以岭药业给我的教训就是,贵就是贵,连续三年最便宜的市盈率都是50倍,那也贵。很多投资人没有信仰,以为过去一两年都是这个价格,就觉得好像是值这个钱,这种想法是亏钱的根源。

至于以岭药业2020年之后大涨的事情,我没有研究过,也没有发言权。只说一件事情,2022年封在小区的时候,对门正好有个年轻人,他以前是在中部省区给以岭药业送货的。这位小伙子说,要不是疫情,以岭药业可能就要倒闭了。

接下来说说永新股份。

永新股份,我是喜欢的;虽然它业绩增长缓慢,但是分红给力,每年大部分利润都分红了。

但是到了2018年,我拿它和工商银行做了对比,发现持有它5年时间,竟然没有工商银行的收益率高。一生气,我就在2018年下半年,以非常低的价格卖出离场。

实际上,2018年下半年以来,永新股份的收益率是远远跑赢工商银行的。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银行是周期性行业,不能简单看五年时间来对比两家公司的收益率。

但是,我现在还没有动力再把永新股份买回来,改天研究研究再说。不过我注意到,这几年它的ROE慢慢的回到了15%以上,这是竞争力变强的一个信号。

接下来再聊索菲亚。

索菲亚是最终赚了钱,但操作很失败的案例。从2013年到2017年下半年收益率达到400%以上,典型的五年五倍股,非常好。

但是,到了2018年上半年,股价走的就有些弱了,我同学还提醒我,赚了这么多,不减仓吗?我没有理会。到了2018年下半年,公司的股价彻底崩掉了。

说实话,这就是我凭运气赚的钱,凭实力还回去的经典案例。最终的收益率只有180%多一点儿,大部分的利润都回吐掉了。

所以,还是要研究基本面,研究竞争格局(2015-2017年家居行业竞争对手批量上市),研究各种投资风险。

接下来聊聊英威腾。

英威腾,大概是2019年离场的;持仓六年,收益率可能只有50%多一些。

当时选择英威腾,是看到它有40%的毛利率,感觉还可以,公司在细分行业中似乎有一些竞争力。

但是我在2018年年初的时候,问过这个行业的同学,问他们英威腾这家公司怎么样,两个同学都说这个行业做烂了(还有朋友说它40%的毛利率并不真实)。

我当时没明白做烂了是什么意思,我琢磨了好久,尤其是看到它的股价又跌回到2013年历史大底水平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做烂了的意思是竞争过于激烈,赚不到钱。

当时,我记得很清楚,6.67元含恨卖出英威腾。

接下来再来聊聊贝因美。

贝因美整体看下来是没有亏损的,但这是我T+0的功劳,如果持有不动,肯定会有大幅亏损。

2012年底到2013年底,贝因美走出了四五倍的涨幅,我在相对高位进场了,后来经历了很多震荡调整。

持仓期间,我也是到处搜集贝因美的资料和信息,比如去京东数贝因美的销量和评论数量,去了解创始人谢宏和职业经理人的经历,研究要约收购贝因美的恒天然等等。

但是这些都用处不大,直到2017年上半年,有家媒体报道了贝因美每年中报正式披露之前都要修改业绩预告。这引起了我的警惕,我持有那么多年多多少少知道这件事情,但是我从未仔细思考这件事情。

我在进入金融行业之前,做过两年的生产计划,所以,我知道一季报披露的时候,即4月底的时候,5月份的生产计划应该已经安排好了,那么业绩预告有变数的只有6月份一个月,如果贝因美连这个业绩预告区间都搞不准的话,大概率是内部没有沟通的,这也说明它内部管理有很大问题。

当时想明白这个问题,第一时间就离场了。我逃的没错,没过多久贝因美就从14块多跌到4块多,六年过去了,贝因美的股价还在4块多。

贝因美的案例告诉我,不研究基本面多危险!

贝因美的案例,让我想起来汤臣倍健,汤臣倍健在2020年的年报里面说的非常清楚,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要进行渠道变革,将会给公司和相关方带来经营压力。

但是,这风险提示挡不住上涨的股价,也挡不住傻子朝里面进,最终很多人都挂在30多块的高位,两年多过去了,依然解套无望。

十年六倍金达威

在2013年8月开始投资试验的十家公司中,只有金达威一只股票是一直持有到今天的。

我大概计算了一下,收益率是600%多一些,平均年化回报率是20%左右。

我也仔细思考了,到今天为止,我也不敢很笃定的说,像看明白分众传媒那样看懂了金达威。所以,这个十年六倍,依然是我靠运气赚来的。

那我为什么能够拿住呢?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买入之后,金达威便开启了一轮高速增长,股价涨了三四倍,有了这么厚的收益做铺垫,持股五年也划算,慢慢的也就这么拿住了。

实际上,从2015年到2019年,金达威也有四年的横盘期,或者叫宽幅震荡期,如果没有前期的丰厚利润,估计我也早就跑掉了。

有平淡期,也有高潮期。2020年金达威因为推出了抗衰老的NMN产品,股价直接被炒到60倍市盈率。到现在为止,股价依然跌掉了2/3以上,非常惨烈。

我之所以没有放弃金达威,是我感觉到这公司有几个点我非常认可,第一个,年报内容写的客观详实,很容易看懂。

我2013年年初就买了金达威,有浮盈。金达威在2012年年报里说,短期经营还有压力,下半年才可能会有改善。我看到这句话,就知道股价还有低点,于是就逢高止盈了,下半年果然股价创出新低。

第二个,金达威上市以来,没有一位高管离职,这个真的很牛!说明江斌凝聚人心的能力很强。

第三个,公司是踏踏实实搞研究搞实业的,专利一个接一个,有些专利非常贴近市场和现有产品。

第四个,公司的商业模式,我是认可的。2013年,公司开始尝试切入下游VDS行业,做的虽然慢了点儿,但是思路都是对的。收购别人的品牌和生产线,打造爆款产品,做多做细做深渠道,这些都是做品牌的必由之路。

当然,现在再回看金达威的投资成功,除了运气之外,就是金达威本身的行业属性,介于医药和化工行业之间,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之前维生素A、辅酶Q10和维生素D3行业竞争格局稳定,毛利率和净利润率有保障。现在切入到下游保健食品,全产业链打通之后,公司经营的周期属性将会变弱,抗风险能力将会增强。

所以,尽管现在维生素A这个行业可能要陷入长期的价格战,我依然不担心金达威的业绩;如果没有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我是万万不敢继续持有金达威的。

新十年新起点

2023年的我,已经不是十年前的菜鸟。我对生意的理解,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对公司的理解已经变得比较专业了。

所以,未来的十年将会验证我对生意的理解,对公司的理解。如果我有幸找到了下一个格力电器,下一个贵州茅台,将来的财富也会不可限量。

当前我的价值投资试验,基本上分为两类,第一类精选茅指数公司,也就是说仅仅是行业龙头公司是不够的,他们的生意还要足够好,好到经营性现金流完全可以满足高速增长,未来不需要在股市再融资。

第二类是成长股,首先他们必须是行业龙头,或者细分行业龙头,将来的成长空间在10倍以上。当然,他们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也要足够高,否则行业进入壁垒不够高的也不会考虑。

第一类公司,我的仓位可能会上的比较重,10-20%仓位;第二类公司,我的仓位会控制在5-10%。希望十年以后,我不仅仅收获的是财富,还包括更纯熟的投资能力。

除了上面两种基本的投资策略之外,过去十年我还摸索了困境反转策略和周期反转策略。这两种策略虽然很赚钱,但是一旦看错,也很亏钱或者浪费时间。

这两种策略在没有很大把握的时候,我一般不会用;或者用3%以下的仓位尝试性参与,即使出错,还有多余的资金纠正错误。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感谢各位捧场,谢谢!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1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