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资深玩家 适合通读全文
小白玩家 可直接下拉到文末【第8点】进行阅读
中国巨石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家神奇的公司——中国巨石。名字听起来特别霸气,但公司其实并不是中国最大的采石场,而是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专业制造商,从事玻璃纤维及制品的生产、销售。
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对这家公司进行介绍:
1.公司发展历程
2.公司股权架构
3.公司产品及上下游产业链
4.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5.行业规模及国内需求
6.行业竞争壁垒
7.行业竞争格局
8.未来风险提示及总体评价
1.公司发展历程
公司发展历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初创期(1993-2003年):公司前身桐乡巨石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在1993年成立,1994年点火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池窑,1999年借中国化建拼盘上市。规模化(2004-2007年):随着2004年桐乡总部整厂搬迁、扩容升级,2007年底,公司玻纤产能达到亚洲第一。全球化(2008-2017年):2008年年产60万吨玻纤生产基地建设完成后,公司玻纤产能上升为世界第一;此后公司在埃及、美国等地投资建厂,开始全球化布局。
制造智能化(2018年至今):公司智能制造基地投产,生产效率实现飞跃;成功开发E9高模量玻纤,性能进一步提升。
2.公司股权架构
央控民营,混改实践的经典
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中国建材股份,持股27%。第二大股东为巨石创始人张毓强实控的振石集团,持股15.6%。公司主营的玻纤业务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巨石集团开展。“央控民营”使得巨石既能受益于央企的资源优势,又能保持民企的市场化、执行力等,成为我国混合所有制实践的经典案例。
3.公司产品及上下游产业链
3.1公司产品
公司的主营业务单纯又简单,只涉及玻纤及制品的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可分为无碱玻璃纤维纱和玻璃纤维制品,主营业务收入占营收比重超95%,其他业务主要指中国巨石本级销售材料和设备、北新科技贸易业务等。
3.2上下游产业链
从生产流程看,玻纤上游为矿物原料、化工原料和能源,其中矿物原料包括叶腊石、石灰石、石英砂等。矿物原料经过研磨、按照一定比例配料后, 进入池窑进行熔制、拉丝等环节可制成原丝,再通过烘干、络纱、短切等流程形成直接纱、短切纱等玻璃纤维纱;玻纤纱可加工制成玻纤制品(短切毡、电子布等);玻纤制品进一步与树脂等增强材料相结合可制成复合材料(玻璃钢等)。
4.财务指标分析
4.1营业收入
公司2023Q1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8.5%,主要是价格同比下跌所致,卓创资讯统计的全国无碱缠绕直接纱Q1均价同比下滑2042元/吨,环比Q4继续下滑24.5元/吨。
4.2毛利率
公司2023Q1单季毛利率为29.9%,环比下降3.2pct,主要是受到价格下降的影响;全球能源短缺状况近期有所缓解,公司成本水平相对稳定。
4.3费用率
公司2023Q1期间费用率11.8%,同比+2.9pct,费用端提升主要是受到分母端收入下滑的影响,从绝对值来看保持稳定;
5.行业规模及国内需求
5.1行业规模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玻纤市场收入份额在全球市场中实现了提升,由 2017 年的 25%提升至 2021 年的 31%。
5.2国内需求
玻纤及制品下游应用领域情况
在中国玻纤消费市场中,有相对比较偏周期的应用领域(建筑、管道等),也有比较新兴的应用领域(5G、风电、汽车轻量化,所以玻纤行业兼具“周期”和“成长”双重属性。其中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汽车轻量化替代品,以及以风电叶片为代表的环保玻纤的需求增长较快。
6.行业竞争壁垒
(1)资金壁垒
玻纤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池窑、厂区的建设与拉丝机、铂铑合金等设备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因此建成规模的池窑生产线的门槛较高。
(2)政策壁垒
工信部于2012年10月发布《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指出"新建无碱玻璃纤维池窑粗纱拉丝生产线单窑规模应达5万吨/年以上,新建细纱拉丝生产线单窑规模应达3万吨/年以上",同时规定了能耗与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因此小企业被迫出清。
(3)技术壁垒
有技术优势的企业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对手,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效率明显高于新人。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最终会转化为效率的提高,新进入者很难形成竞争优势。这类产品往往需要长周期的认证,客户换供应商的成本比较高,粘性很强,新进入者很难替代。
7.行业竞争格局
2022年国内产能格局
在全球范围内,玻纤行业产能高度集中。据中国巨石公告,中国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OC、NEG、JM 六大巨头合计产能占有率超过 70%。我国前三大玻纤企业为中国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2016 年国内玻纤企业 CR3 为 60%,2022 年 6 月该比例上升 3pct 至 63%。
8.风险提示及总体评价
8.1 风险提示:
(1)国内风电、热塑、建筑需求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若稳增长提振效果有限,风电装机不及预期,内需整体修复有限,将导致玻纤产品价格下行,影响公司业绩水平。
(2)产能投放超预期的风险
我们测算2023年粗纱有效产能将新增20.4万吨,电子纱有效产能将缩减3.5万吨。若产能超预期投放,将导致玻纤产品供需失衡,产品价格下行。
(3)海外经济进一步衰退的风险
近年来海外收入占比中枢为30%左右,若海外经济进一步衰退,将影响公司海外收入。
(4)原燃料价格上升超预期的风险
公司成本部分取决于叶腊石、石灰石等原材料及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水平,若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将影响公司利润水平。
8.2 总体评价:
(1)风电增长
虽然目前风电需求占比较低,但未来几年风电纱的需求随着风电装机量的快速上升而翻倍增长。
(2)领先的成本优势
2023年Q1产品价格跌至历史地位,但扣非净利润仍有将近5亿,毛利率30%左右。
(3)估值
目前PB2.01,估值在历史较低位置,但中国巨石作为周期股,产品价格仍然还没企稳。
虽然中报预告披露2023年Q2利润(7亿)环比Q1(5亿)有所回暖,但仍需要等待产品价格回升后再深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