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交易体系(四)——绝对估值法和特殊行业的估值方法

2024年2月18日16:30:0581

前文提到了相对估值法,与之相对的就是绝对估值法。绝对估值法理论上更加科学,但问题在于计算过于复杂、假设前提过多,个人投资者在实操中很难运用,野Sir力图用简单的语言让大家明白其中的逻辑,理解并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比沉醉于数字游戏一般的复杂计算重要得多。

此外,本文把常见的、运用于特殊行业的估值方法一并进行介绍。


一、绝对估值法

绝对估值法,又叫贴现法,是通过对上市公司历史、当前的基本面分析和对未来经营状况的财务数据的预测,计算上市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绝对估值法主要包括股利贴现模型(DDM)、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DCF)等。

估值贴现模型在理论和逻辑推理上是最为完备、最为严密的体系,在专业投资者中被广泛运用。这样的估值方法是最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也是巴菲特唯一认可的估值方法。

首先要理解一个基本概念——贴现,也叫折现,是指将未来收入折算成等价的现值。为什么要折算?因为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未来的资金没有当下的资金值钱。

举个例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万元户”都是让人羡慕的对象,而现在,万元只是大城市普通白领一个月的工资而已。同样的一万元,由于时间的差异,造成价值天差地别。

未来的现金与当前的现金相比是要打个折扣的,这种折扣比率就是贴现率,或者叫折现率,严格定义,就是把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在的现金流量时所使用的利率。

假设贴现率是10%,那么明年的110元就相当于今年的100元,后年的121元就相当于今年的100元。

1、股利贴现模型(DDM)

股利贴现模型(Discounted Dividend Mode,简写为DDM)认为,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其逐年期望股利的现值之和。计算公式为:

野生交易体系(四)——绝对估值法和特殊行业的估值方法

V0为股票评估值,Dt为第t年的年末支付的期望股利,g是股息(股利分配)固定增长率,r为贴现率。公式还有一些变种,都比较复杂,不一一介绍了。

股利贴现模型适用于经营状况稳定、有稳定的股利发放的公司,但因为各公司的股利政策有所不同,即使两个业绩和规模相当的公司,也可能因为股利政策的不同,经股利贴现模型计算出的价值出现很大的差别。

对于很少发放股利的公司,分红的比例和数量不稳定、难以对股利增长率做出预测的公司,以及出现亏损不能发放股利的公司,该模型都不太适用。

在A股当中,多数公司的利润不足,难以分配股利,并且普遍存在大股东一股独大的情况,导致普通投资者无法控制股利分配,从而使得股利分配不具备持续性,因此适用股利贴现模型公司少之又少。

2.现金流贴现模型(DCF)

先引入一个重要概念——自由现金流。公司通过把资本投出去产生收益,一些收益补偿了营业费用,另外一些用于公司的再投资,其余的就是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流的概念是每年能够从公司中拿出来而不损害经营的资金。公司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运用自由现金流,如偿还债务、开发新产品、回购股票、派发股息等等。自由现金流的计算公式为:

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

投资的目标是获取收益,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者认为,只有自由现金流才是真正的收益。自由现金流就是"不受任何约束的现金",是公司对股东所创造的全部价值,或者说可以最大化进行分配掉的价值。

现金流贴现模型(Discounted Cash Flow Method,简写为DCF)的逻辑就是把公司未来每一年的自由现金流进行贴现,然后累加。计算公式为:

野生交易体系(四)——绝对估值法和特殊行业的估值方法

V0为股票评估值,t为公司存续(产生自由现金流)的年限,CFt为第t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r为贴现率。该模型有三个关键参数,在计算的时候要做出合理假设:

(1)t,公司能够产生自由现金流的年数,也就是要预估公司的寿命;

(2)CFt,也就是公司的未来增长率,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有不同的增长率,比如一家新兴行业的公司,预计未来5年有30%的增速,之后10年可以保持10%的增速,再之后的时间保持5%增速;

(3)r,贴现率,可以参考无风险收益率,也可以参考物价通货膨胀率等。

这时我们会发现,想要准确计算一家公司未来的自由现金流,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主要参数都是靠预测,而任意参数的微小调整,都会让最终结果产生巨大的偏差,就像用望远镜看太空,哪怕只是调整一点点角度,都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即便是最推崇现金流贴现法的巴菲特,也不一定会真正做计算,也难怪芒格会调侃巴菲特:

野生交易体系(四)——绝对估值法和特殊行业的估值方法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由现金流贴现法无效,恰恰相反,它是最接近真理的方法之一。自由现金流贴现法尽管不能一招制胜,但能够让我们推算出安全边际。我们可以把参数设定为极值,测算出公司最差的发展情况,从而留出足够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越深,盈利空间就越大。

价值投资者可以把自由现金流贴法当作一种排除法,运用这种思维逻辑,可以排除掉生命周期短、利润现金含量低、无增长前景或者增长前景暗淡的公司。

面对公式,有人把估值当作科学,有人把估值看作是艺术,而价值投资就是在科学和艺术中间寻找平衡。


二、特殊行业的估值方法

1、保险股的市含率(PEV)估值法

保险公司的业务模式比较特殊,尤其是寿险业务,会造成保险公司的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错配,并导致当期盈利滞后,因此金融行业常用的市盈率、市净率估值法都不适合保险公司。

寿险多采取期缴的方式,一方面要计提寿险责任准备金,另一方面要在前几年集中支付代理人较高的佣金,因此寿险业务前期都是贴钱亏损的状态,而到了后期,保费依然继续流入,但是保险公司几乎不需要再支付成本。

考虑到保险公司业务特点,一般把市含率(PEV)估值法作为专用的估值指标。市含率(PEV)计算公式为:

市含率(PEV)=股价(P)÷内含价值(EV)

其中,内含价值(Equity Value,简写为EV)包括经调整后的净资产和有效业务价值(现有的有效业务预期未来产生的可分配税后利润的贴现值)。比如一份二十年期寿险保单,只有首年保费计入当期报表,未来十九年的保费并没有在当期报表中体现,但这十九年保费却是寿险公司宝贵资产,应当采用精算假设贴现至当期,计入有效业务价值。

野生交易体系(四)——绝对估值法和特殊行业的估值方法

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的PEV越低小投资价值越大,如果PEV小于1,就意味着股价低于内含价值,类似于谈论市净率时“破净”的概念。

在衡量保险公司的成长性时,一般也不直接使用净利润增速,而是使用新业务价值(NBV)增速,一般情况下,新业务价值增长越快的保险公司,就应该享有更高的PEV 。

内含价值计算比较复杂,好在上市的保险公司在财务报表中会公布内含价值,部分研究机构也会跟踪内含价值的变化,投资者用股价除以内含价值即可得到PEV。

2、周期股的席勒市盈率估值法

本系列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看待周期股市盈率的注意事项,本文介绍一个适合周期股的估值方法——席勒市盈率估值法

野生交易体系(四)——绝对估值法和特殊行业的估值方法

格雷厄姆最早在《证券分析》里写过:对于周期性波动的企业盈利,可以采用10年的平均利润去模拟近似的“正常”收益。

后来,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席勒教授在格雷厄姆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证研究,于1998年发表《估值比率和股票市场长期前景》,文中提出了“周期调整市盈率”的概念,即席勒市盈率(Shiller‘s PE)
席勒市盈率的计算方法很简单:

席勒市盈率=总市值÷公司过去10年净利润平均值

为什么是要计算10年的平均值?因为10年时间,足够一家公司穿越1个以上的完整产业周期,从而剔除个别极端的年份,让公司的利润回归均值。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检验,结合格雷厄姆的估值方法,席勒指出,当按照此种方法计算的市盈率高于20倍时,股市此后的回报率通常会较低;当此种市盈率降到10倍以下,股票此后的回报率会相当出色。

野Sir是通过唐朝的书和文章学习到这种方法的,实战案例可以参看老唐的文章《分众传媒投资回顾及周期股估值方法的尝试》。在实操过程中,历年净利润最好选择扣非净利润,在确认买点时最好打个折扣、留出安全边际。

3、集团公司的分部估值法(SOTP)

分部估值法(Sum-of-the Parts),也称分部加总法,属于一种综合估值方法。就是通过拆分公司的业务板块或资产,运用此前提到的各种估值方法分别进行单独估值,最后加总得到一个整体估值。

这个估值方法适合业务类型多,业务模式不同,业务发展进程不一致、盈利水平不同的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若将公司整体用单一方式估值,估值结果可能有失公允。

比如医药公司,很多同时具有创新药和仿制药业务,两块业务的估值逻辑完全不同,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两块业务分别估值然后加总。创新药业务的估值更多是采取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也就是将估算的某款创新药整个生命周期的收入进行贴现并累加;而仿制药业务的估值,大多采用市盈率估值法进行估算。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