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求职成长环境最优解的思考

2024年5月30日09:37:4383

不得不说,今年行情真是惨到一定程度…

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更惨,虽然我认为大概率会好转,但今年经历的、看到的都应该作为一种成长的教训,而不是让其简单流失,成为记忆中的碎片

因此将这段时间的思考写成此文,仅供参考,一己之愚

在一个找不到方向的时候,究竟什么才是最优解呢?

从过往来看,职业路径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路径是可行的,并且被榜样带领使得人们沉迷于一个固有目标,因此卷成为一件胜率和赔率很高的事情。

只要你卷,你大概率可以成功;只要你卷上了,你就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高薪(ps:高薪对大多数人而言就是成功)

但现在成功地把路径给否认了,这个路径的结果要么裁员要么降薪,裁员带来胜率低(你可能入职不了),降薪带来赔率低(入职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不可比)

这就带来现在的困境,那我们该怎么去破局呢?

希望能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一些指导。

#1 我们究竟是否能够认清,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站在终局视角来看,究竟何为收益和成功?如果高薪就是成功,那么对不起,成功的机会确实越来越少了…

因此不少人寻求其他意义上的成功,比如稳定性,这就是转向体制内/国央企/银行的原因,因为在降薪裁员的大背景下稳定性反而成为收益更高的事情。

同理,职业存在其他收益点,比如隐形福利(户口、租房等)、早9晚5等。

但问题是,每个人的收益并不一样,一些人追求高薪、一些人追求职业成长、一些人喜欢稳定,这些都无可厚非,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什么是成功?与自己自洽是成功。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自洽?找到自己。

如何找到自己?多去尝试,多去体验,你会逐渐发现自己主观和客观上追求的东西(主观指的是意愿,客观指的是身体)。

职业/工作只是人生中的一个维度罢了(虽然它占据了几乎1/4的时间),人生还有很多追求的,那究竟什么是我们自己所追求的呢,究竟什么才是收益呢?

多去尝试,找到你的收益点。

学会自洽。

#2 我们曾经付出的努力,都是白费的成本么?

为了这个职业所做出的努力,是否是成本?因为只有付出的成本大于收益,我们才会认为不值得。

但实际上,为了职业成长和个人成长所付出的努力,都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成本。

我认为它们是一种经历,这种经历会影响你的性格、处事和能力,大部分时候能够比较好的增长见识和锻炼能力。

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每个人都是过去经历的集合,每一个判断都会受到过去的影响。

所以我会认为每一段个人的努力,即使没有什么“成功”,但只要你会总结反思,它总是值得的,因此它并不是所谓的成本。

尤其是尝试自己曾经没有尝试过的东西,并在这过程中总结方法论,无论是生产-库存管理-销售,抑或是线上和线下,不同模块差距真的很大。

那我们觉得遗憾的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要么是我们的预期差,要么是我们的焦虑。

预期差指得是,跟自己相似的人都能拿到offer,为什么我却不行(考虑纵向和横向),明明我付出了相同或者更多的努力。但找工作就是一个很看面试表现(而非能力)、就是一个更看运气的过程。

焦虑指的是,即使我们经历了很多,但焦虑就是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很少人能做到真正的无虑。

但没关系,放到人生的维度上,这几年的不顺确实没什么,20多岁,才是人生刚刚开始的年纪。

所以,努力并非白费的成本,你所经历的终将内化(除非你真的不长记性),但遗憾来自预期差和焦虑(没办法,只能学会共处)。

真正的成本其实是选择的成本,即时间成本。

但时间成本是个无法被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是在一个试错的年纪,从试错的角度来说,不存在时间成本(因为我们无法提前预知什么是正确的!)

#3 用赔率思维去寻找潜在答案

赔率是什么,是以小博大。但前文我们已经定义了,所谓的成本其实不存在,而收益对不同的人又不一样。

因此真正的高赔率,是能够在找工作前找到自己喜欢什么,并且在第一份工作就收获心仪的目标,而不是工作几年后发现自己原来不喜欢。也就是说,一个工作越适合你,那么这个赔率越高。

那这里就有个问题,别人公认的好工作,到底对你是不是一个好工作呢?实际上工作就是对每个人都不一样,事实上也不存在所谓统一的好工作,对吧?

那在这个命题下,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其实是趁着我们的机会成本时间成本小的时候,多去尝试,不管是什么。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实习、科研,也可以是自媒体、创业。

但问题是,你得分清楚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意义的。单纯的沉迷游戏是一种没意义,但利用游戏了解制作游戏的规则,这就是有意义。

因此你需要过段时间就问下自己,这段经历到底收获了什么。你对这个世界运转规律的认识,是不是在这段经历中有一些心得。

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其实学习无非就是两种形式,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理论是我们通过阅读等形式收获的,实践就是我们通过现实操作所反馈的。

我认为,一些专业的、具体的,比如代码能力、技术能力,都是需要优先通过理论学习为主,再叠加实践,因为它们的反馈是得到验证过的,所以一般理论吃透、操作没变形(别敲错代码),就能解决问题。

而一些抽象的、复杂的只有通过实践学习不断迭代,再偶尔加以理论学习,比如社群运营、商业运转等。这些还是要亲自参与后才知道里面的复杂,包括一些策略的失效,毕竟时代一直在变。

我个人认为觉得AI时代下人会被分化成两类,一类是极度懂技术的,一类是极度懂人性的。技术是理论为主,人性是实践为主。

要想收获的多,还是要敢于实践,这也是我现在创业的原因。虽然很难做,即使从结果意义上我可能是失败的,但这些都将内化成我对未来的认识,提升我未来的胜率。

所以加油吧,多去尝试,更重要的是反思。

#4 赔率不可控,胜率提升更可靠

赔率影响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包括个人、行业和时代,非常多时候跟运气有关,有些人误打误撞进入一个好行业,这就是一种高赔率。

胜率会相对简单,简单而言是能力模型。当你的能力越加全面或专精,你的胜率越高。

注意,我这里并没有限定能力是全面还是专精,因为不同职业的需求是不同的,一些职业要求是全面,至少你既有专业知识、也要懂商业和人;一些职业要求是专精,专业知识必须非常扎实。

但总的来说,一个人的能力越强,他的抗风险能力就会越强,不管是顺风局的高度,还是逆风局的翻盘,都会更好。因此,胜率和一个人的能力强挂钩。

那么如何提升能力呢?上面从学习的角度讲了很多。

这边就换一个视角,跟对人走对路。

对,没错,就是跟对人。在这个年纪,不要想着只靠自己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才,对里面的知识非常懂(只有非常少数人能做到这样),有时候成功不过是运气罢了,失败才是常态。

跟对人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学会认大哥。这位大哥是领域专家并且愿意与你分享,只有在大哥的帮助下,个人能够快速的成长。

那问题又来了,怎么遇到大哥呢?

在自我提升水平的前提下,多去展示自己、多去认识人,与大哥接触并且吸引大哥。

但第一点就是,学会做人。

#5 总结

从终局视角来看,成功是要自己定义的,而非按别人评判标准走,因此想通是最重要的。

但是,我们所经历的,都不能真正称为成本,不过是我们成长中的一环罢了,所以这些努力是不亏的,只是回报来得会更长更隐性。注意,现在是我们机会成本最小的时候。

从赔率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别走弯路;其次是要学会押注,押注个人、行业、运气;最后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升自己对事情的研判。

从胜率的角度来看,提升自己的能力很重要,但找大哥同样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此要学会找大哥抱大腿,而前提是,学会做人。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