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退休年龄,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2024年9月20日10:53:28164

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根据《决定》自2025年起,我国将启动延迟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延迟至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延迟至55周岁和58周岁

延长退休年龄显然与全国人口的整体年龄结构变化有一定关系。本文将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被认为是进入了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4%则被视为深度老龄化社会,而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0%则被视为超级老龄化社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人口数量为140976万人(14.10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697万人(2.97亿人),占全部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人口也达到21676万人(2.17亿人),占全部人口的15.4%。如按联合国标准,则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行列。

延长退休年龄,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纵向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口数量为5.42亿人;1953年时65岁以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4.4%;1981年全国人口数量首次超过10亿人达到10.01亿人;2000年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达到7%,进入联合国标准的老龄化社会;2021年我国人口数量达到14.13亿人,成为近年来人口的峰值,同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过14%,进入联合国标准的深度老龄化社会。

延长退休年龄,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从有公布年龄结构的省份看,其常住人口中,2023年末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超过了10%,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多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了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东三省及江苏常住人口中2023年末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更是超过了18%(辽宁虽未公布65岁以上人口占比,但根据60岁以上人口占比推测65岁以上占比应该也超过18%)。

主要省份中,广东省虽也进入老龄化社会,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相对较低,2023年末仅为14.2%。

2023年末部分省份老龄人口数及占比情况如下表:

延长退休年龄,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全国出生人口情况方面,1963年全国共计出生人口3000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人口最多的年份,随后虽有下降,但直到1997年除个别年份外全国出生人口数量基本均在2000万人以上。其中1963-1972年的十年间全国出生人口均在2500万人以上其他年份除1976-1980年外均在2000万人以上。1998年全国出生人口跌破2000万人为1991万人,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跌破1000万人为965万人,2023年出生人口也仅为902万人。

因此,从出生人口看,1963年出生人口于2023年刚好达到60岁,而1963年随后的35年间全国出生人口基本均在2000万人以上。也即如以60岁为退休年龄算,自2023年起,全国每年将会在2000万人以上退休,并将持续35年。其中2023年至2033年的10年间每年会有2500万人以上进入退休(平均每天约有7万人退休),并贡献很大的老龄化人口数量。后续年份中,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甚至可能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延长退休年龄,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社会的加深将对社会就业、经济、社会保障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老龄人的抚养问题。以老年抚养比(即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来看,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社会对老年人的抚养压力不断增加。

由于未有具体劳动人口数量,本文以65岁及以上人口比上15-64岁人口来替代计算老年人口抚养比。根据计算,2023年老年人口抚养比已经高达22.56%,即每100个劳动力需要抚养23个老年人,将该比例在近10年来在迅速上升(曲线变陡)。

延长退休年龄,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延长退休年龄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对老年人的抚养压力,同时通过增加工作年限增加社会财富供给。

但更重要是需要提升经济动力,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适时抓住机会调节社会结构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9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