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债务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贯穿着国家的兴衰与更替。
它既是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于缺少发展资金的国家,举债发展是必要途径。但若后期无法偿还债务,将承受巨大的政治经济压力。
为什么政府必须要偿还债务?债务违约的成本为何如此之高?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本文将结合杰罗姆·鲁斯的《主权债务简史》一书,从声誉、制裁、制度及经济冲击四个方面尝试解答。
声誉:被市场排斥的威胁
经济学家认为,之所以各国政府最终会履行其对外义务,是因为她们关心作为债务人的长期声誉。
简单点说,就像我们平时借钱,要是不还,以后谁还敢借给我们呢?政府要是想继续从国际市场上借钱,就得按时还钱,这样人家才信得过自己。
如果一个国家拒绝偿还贷款,她将面临债权人未来贷款的禁令。
在现实情况中,虽然各国政府在违约后仍然可以获得国际贷款,但借款成本却远远高于履约状况更加良好的国家。
因为债权人会评估该国的历史还款记录,也就是看这个国家以前的表现,要是以前不守信用,人家就会怀疑这个国家以后能不能还上,所以就要收更高的利息,这就是所谓的风险溢价。
制裁:资产扣押、贸易禁运和炮舰外交
一些专家提出,债务违约的一个重大代价在于债权人可能采取直接的惩罚措施来确保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
这些赞同上述观点的学者指出,私人或国家的债权人可以通过实际执行或仅仅是威胁要执行制裁,对那些坚持不还钱的债务国施加压力,迫使其偿还债务。
债权人可以采取的制裁手段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冻结或没收债务国在海外的资产;二是对债务国实施贸易限制,禁止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随后的研究还提出更为强硬的制裁方式,其中,外部金融控制、军事胁迫和直接占领威胁是主要的执行机制。
这些制裁的共同点是,债权人通过直接采取行动,让违约的代价变得非常大,这样债务国就会觉得还钱是对自己有好处的。
制度:可信的承诺和民主优势
一些政治经济学者指出,自由民主这种制度,就像是给政府上了个“紧箍咒”,让政府不能乱来,得好好保护大家的财产,包括借钱给别人的权利。
这样一来,政府还钱的能力就更强了。
这些专家还讲,虽然自由民主不能直接让政府的名声变好,或者用惩罚来逼政府还钱,但是有了好的制度,就像给政府加了个“保险”,在政府名声不够好、大家不太相信它的时候,还能让政府守规矩,好好还钱。
比如,有个能自己作主的议会,有个独立的法院,有一套完善的法律,还有中央银行能独立操作,这些都是让货币稳定,让群众能更好地监督政府,不让政府乱来,这样政府就不太可能不还钱了。
经济冲击:银行挤兑、私人借贷和产出损失
近年来学者越发意识到主权债务违约可能直接影响国内经济,或间接损害政府与国内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
由于政府通常很难区分国内债权人和国外债权人,债务违约的成本可能会蔓延到国内的金融、贸易和生产中,不仅会使银行家、商人和企业家遭受损失,而且还会影响整体经济表现、工业产出和就业。
很多研究都发现,国家的信用等级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表现影响很大。
如果大家觉得国家可能还不上钱,投资者和存钱的人就会失去信心,钱就会往外跑,银行也可能被挤爆,这样国内的企业和家庭想借钱就更难了。
但是,最糟糕的是,不还债还会搞坏国内银行和养老基金的账本,特别是在那些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银行和养老基金通常会买很多国家的债券。
所以,当政府的官员们在考虑要不要不还钱的时候,国内金融会不会崩溃可能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因为一旦国内金融崩溃,那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会影响到借钱、私人投资和工厂生产,让不还钱的损失扩散到整个经济,带来长期的社会和政治上的影响。
此外,关于债务违约的相关介绍可见往期文章:《债务危机:概念、原因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