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注册制真的能给A股的券商带来好处吗(聊聊全面注册制)

2023年2月2日19:21:11268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警告过大家,券商不要追,低位盘子小的可以小资金随便玩玩,但也就玩玩,别想着券商有什么大行情。

今天券商直接高开低走,让所有追进来的人美美的吃了一碗大面。

有人表示不理解,全面注册制了,这不代表以后券商业务要多起来,生意大大的好,发财不要不要的,应该是拉起一堆板板嘛。

我们要搞清楚一件事,在我A里,创业板、科创板早就实施注册制了,还有北交所。真在鼓励上市的名单里,该上的都上了,到现在还没上去的,主板也未必给它上。

其实全面注册制对于大A扩容,券商发展新业务倒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实质利好。

如果大家再仔细研究下如今的发行政策,你会发现对承销商来说,不但没有利好,潜在利空还不少。

还记得以前打新股那是要先锁定现金申购的,每次一有新股发行的消息,大盘多半会跌,因为市场资金会选择卖出手中的股票,换钱打新。

为什么大家愿意打新呢?打到了就是赚到了,管它什么票,只要能新股发行上市,打到的就等着数板吧,肯定是有赚的,只不过多少的问题。

后来发行制度改革了,不需要现金申购,只需要你有对应沪深持仓市值,就可以申购,许多股民每天打开账户第一件事就是点申购,反正这是白嫖的摸奖机会,不拿白不拿。

最近这一两年,新股上市太多,上市就破发的几率越来越高,搞得一些票中签如中枪,有些股民一看情势不对,索性中签了也不申购,最后主承销商就被迫吃下了市场上认购不足的份额。

但凡遇到点风吹草动,分分钟就有可能亏得惨不忍睹。

全面注册制意味着股票发行供应量会多起来,但市场上的愿意参与玩新股的资金未必能变多,而且如今上市前五天也没有涨跌限制了,再像以前那样玩封板的游戏,忽悠跟风资金过来炒作借机出货的套路也不好使了。

我不知道别的股民会如何,反正对我而言,除非发行新股的企业自身质素特别强,发行价格特别有吸引力,否则我是不会参与打新的。

二级市场上多的是股票代码,为啥我非要去碰一个高风险的玩意?

真看上了,还不如蹲守到5天限制结束,看你接下来如何表演。

我这个想法肯定是有代表性的,这就意味着换了新玩法之下,券商的发行业务反倒没有以前那么好做了,分分钟承销商变成大股东,砸自己手里了。

HK那边有一种玩法,那就是上市公司实力不够强,找不到足够的基石投资者,只好过去求证券公司想办法。

2021年闹得很凶的新力地产暴雷就是这么玩出来的。

券商你个上市公司的编号,所谓市场上的融资,只有企业需要资金量的一点点,剩下的,告诉你你企业不够靓丽,很难吸引到资金,IPO想要成功那得自己认购一部分股份,急于摆脱资金压力的新力张老板自己筹集了3-4个亿,这不够数咋办?好办,金融发达的HK有的是愿意借你高利贷的,以3%月息的代价,张老板又弄到了16亿,总算是IPO成功。

上市后,张园林通过质押股票、大笔派息才勉强应付了1年的利息支出。到期没钱还怎么办?帮你借美元债,高利贷,利滚利,最后上市公司成了个冤种提款机,白白多花许多钱,还不如不上市呢!

但在我A,有哪家金融机构敢玩这么赤裸裸的盘剥?这个手法当然赚钱,但显然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犯了根本上的错误,那后果比赔钱还要惨。

所以你看,全面注册制真的能给我A的券商带来好处吗?

反正风险是有一堆可以讲的,欧美HK那种敲骨吸髓式的玩法又是明显触碰了红线。

市场上先知先觉的聪明人都是收割后来者的,之前全面注册制实行消息人士早就知道了,因此券商这波前期骚操作,增发配股什么的在市场抽血本来重伤了板块,怎奈有这种我们不知道的“大利好”在暗中撑着,券商还是在2023年走了一波很凶猛的反弹,弹到现在,出利好了,终于迎来了一大批接盘侠,于是前期潜伏的资金就高开低走跑路了。

今天券商的走势还特别有意思,先高开低走,一度V回来,我还在那里说这走得不科学啊,怎么可以V起来呢?结果到下午的时候,直接就被按在地上摩擦了。

大A走到现在,全面注册制与否,其实根本影响不到它了,真正值得关注的还是量!

今天我A又放量了,券商那么用力的砸盘没砸下来,说明市场上做多的力量还是很强的,资金也在慢慢补量了,市场关注度高了,市场交易也活跃起来了。

再看外部,昨天美联储基本已经宣告投降,美元即便硬着头皮要加息,最多也就加一次25个基点,有意义吗?于是美元指数大跌,咱就看从最高114.79跌到现在,已经跌了十几个点了,这对货币来说,真不少了。

所以还是我昨天的结论,来我A的钱不会少的,大量的避险资金,博弈资金,甚至还有润出去披个马甲再回来的热钱。

所以注册制什么的,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资金面的情绪,如果市场没钱,各种利好都只能当利空看,如果市场有钱,别谈什么利空了。

这个位置即便你追高券商被套起来了,也不会被关太久。

在大势面前,很多事倒是变得没那么重要。

关注全面注册制的重点要放在管理层对于发行的放权上,现在到了券商们承担风险的时候了,以前靠牌照躺赚躺赢的时代不复存在。

写文章的时候,看到村里又谈市值管理了,唉,这都恨不得是开了高音喇叭给喊话,让你们涨起来。

所以无需过度解读。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1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