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在公司信贷风险识别的探索

2023年2月12日19:39:00124

学长毕业后一直从事互联网贷款的风控工作,近日入职一家小贷公司。现结合沟通内容,探讨互联网思维在公司信贷风险识别中的应用问题。

一、公司诉求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披露2022年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27.4万亿,贴现发生额19.5万亿。其中签批票据的中小微企业21.3万家,占全部签发企业的94.5%;贴现票据的中小微企业32.7万家,占全部贴现企业的97.1%,贴现发生额14.2万亿元,占全部贴现发生额的72.9%。2022年票据融资余额占各项贷款的6%,占短期贷款的25.6%。

鉴于票据融资已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探索出一套商业模式,既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又能实现公司可持续的盈利,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

考虑到作为小贷公司,在资金实力上与持牌金融机构无法正面竞争。开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在开票阶段本机构无法提供增信;在贴现阶段,因为银行机构的增信加持,以及各家银行开发出在线贴现等成熟产品,本机构也难以竞争。因此,公司计划从商业承兑汇票入手,解决大量中小企业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问题。

从银行业来看,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一般占用承兑人信用,即要求承兑人在本行有敞口授信。而承兑人到底在哪些银行有授信,还有没有可用敞口额度,对中小企业而言存在信息障碍。

哪里有困难,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市场。

公司计划建立一个在线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平台,支持全国范围的企业在此办理贴现业务。该业务模式好处在于:第一,目前市场上尚无针对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成熟平台,属于蓝海,市场机会大;第二,流量即价值,前期公司计划上规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降低对盈利的要求,以求快速占领市场。

开展该业务的难点在于,中小企业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从风控的角度来看,存在两个痛点:一是贸易背景以及票据的真实性。二是小贷公司没有银行那种大量的客户经理团队,开展尽职调查,甚至没有核心企业的征信、经营、财务等数据。

在此背景下,如何找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获取中小企业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

二、几点思考

(一)问题拆解

可将上述问题拆解成几个小问题:

问题1.能否只依靠互联网模型,实现对核心企业风险识别和额度管控?

问题2.如何获取核心企业的信息?

问题3.如何确定核心企业的范围?

问题4.小微企业票据贴现的资金来源怎么办?

(二)问题说明

问题1.能否只依靠互联网模型,实现对核心企业风险识别和额度管控?

首先抛出结论:现有技术来看,无法单纯依靠互联网进行公司客户的风险管控。

核心企业一般是大中型公司客户。

问题转化为通过数据和算法,能否判断大中型公司客户在一段时间后是否会违约。

实证角度来看,现有先进银行业(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制行),以及现有头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的经营模式来看,对大中型法人客户仍采取“人工为主”进行风险管控。

理论角度来看,也是不行。这个问题,5年前曾探索过。个人思考的结果是,公司客户的违约判定,是个复杂的非线性的系统。

成功的企业大同小异,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失败。

人工进行公司客户风险识别时,主要从股东背景、所处行业、生产经营、财务数据、同业授信、缓释风险、授信方案等主要角度,进行风险的识别。然而,到底哪项因素重要呢?

有的公司,因为实控人出问题而违约。

有的公司,因为外部舆情引发流动性风险,进而违约。

有的公司,因为外部政策剧烈调整而违约。

有的公司,因为行业周期波动而违约。

有的公司,因为财务造假而违约。

有的公司,因为银行抽贷而违约。

可以说,每一家违约企业,如果做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论都不一样。或者说,导致每家企业违约的因素,各有不同。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可变权重的问题。每一项因素在具体情境下,影响企业违约所占的权重各有不同。有时候一项因素对公司违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有时候又可能仅此一条,便导致企业违约。想构造出这种动态变化的函数,几乎不可能。

特别是,公司违约的判定,很大成分上来自一批信贷评审专家的长期的经验和思考。这些因素,更无法通过互联网进行模拟。或许以后的人工智能可以,但目前尚不支持。

再看现行的风险识别判断算法,典型的是信用评级模型。其底层逻辑,是针对不同的行业或客群,选择一批指标,然后交由专家进行指标筛选和分档,并选择各个指标所占的权重。最终,系统给予具体客户的各项指标的分档结果,计算一个个得分,得到最终评级结果和违约概率PD。这种操作,尚无法达到可变权重模型的要求。

正基于此,我们提出:

公司客户靠专家治贷,小微企业靠产品治贷,零售贷款靠数据治贷。

小微企业,主流操作是靠抵押物缓释风险,当时银行业也尝试通过税务、出口等数据挖掘开展授信。

零售贷款,尤其是融资金额几万元甚至几千元的小额贷款,担保方式均为信用。这时候更多依靠数据挖掘,基于ABC打分卡(申请评分卡A卡:Application Score Card、行为评分卡B开:Behavior Score Card、催收评分卡C开:Collection Score Card),进行风险识别和额度判定。当然对于触发特定规则的客户,可以辅之以人工。

所以,我们认为无法单纯依靠互联网进行公司客户的风险管控。

另外,在公司客户的额度管控上,目前主流系统分析是:通过非零售评级模型计算出风险授信限额、基于流贷需求测算表计算出流动性融资需求。但这两项计算结果,在实际人工审批过程中,更多是参考意义,而非直接使用。

问题2.如何获取核心企业的信息?

核心企业的数据难以获取,但可以利用公开信息,如上市公司、发债企业所公开的信息,实现核心企业信息获取。2022年上半年,我国4786家上市公司总营收34.55万亿元,同期GDP为56.26亿元,上市公司营收占GDP的61%。这些企业客群数量多,营收规模大,对于一家小贷公司而言,已是一个极大的市场了。这块大智慧等机构已做得很成熟。

这里我们很重视核心企业的信息收集,在于识别一家企业的风险,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收集。二是信息的解读。

Y=f(X)。

Y是企业是否违约,X是所收集的信息,F是信息的解读。

信息的收集是基础,信息的解读依靠评审专家的功底。

有功底没信息,就像福尔摩斯没去现场勘察,没法得出可靠结论。

有信息没功底,去了犯罪现场也是走马观花。

当然,最好还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办,风险识别交给银行来办。本机构对于风险识别逻辑简单的客户,自行贴现,在价格合适的时候还可以将该资产卖给银行。

问题3.如何确定核心企业的范围?

鉴于本业务尚在探索初期,作为一家小贷公司,抗风险能力有限,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规模有效扩张,才能有价值的商业模式。

针对弱周期行业赛道的上市公司、发债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较强的特点,将这类客群作为目标核心企业。本机构收到的票据,一般在3-6个月,这么短时间内,核心企业持续经营,风险就控制住了。当然,也可以将一些特殊的非上市客群,作为核心企业,如地市级以上的三甲医院。

问题4.小微企业票据贴现的资金来源怎么办?

小贷公司自身资金量有限,如果单纯依靠自身资金,规模扩张很容易遭遇瓶颈。考虑到金融同业普遍遭遇资产荒,可引入持牌机构资金,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三)最终结论

最终的商业模式如下,供参考:

选几个弱周期行业,从上市公司、发债企业中挑选出符合目标行业的客户,通过外部公开信息渠道引入外部信息,同时内部开发一套外部舆情分析、财务异常指标分析的风险识别算法(辅助目的),加上引入一批公司客户评审经验丰富的人,实现专家治贷目标,完成风险识别和风险限额设定。

此外,本机构搭建一个全国性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平台,接入目标客户,由核心企业在线核实商业承兑汇票的真实性,支持小微企业在线贴现;接入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根据本行给予核心企业的可用敞口情况,收取小微企业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如此一来,票据的真实性有保障;小贷公司自身不需要出资金,只是撮合业务,收取少量手续费即可,也能解决小贷公司自身资金有限的问题,实现该类业务的快速规模扩张。

这是三赢的商业模式:商业银行收真实的商业承兑汇票,以及贴现费用;小微企业盘活手上商业承兑汇票资产,获得资金;本单位获取手续费。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20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