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2014年10月24日。注册资本23.24亿元股,董事长孟宪棠,员工1143名。注册地址天津华苑产业区,办公地址北京海淀区。
公司专注于高端处理器的研发、设计与技术创新,掌握了高端处理器核心微结构设计、高端处理器soc架构设计、处理器安全、处理器验证、高主频与低功耗处理器实现、高端芯片ip设计、先进工艺物理设计、先进封装设计、基础软件等关键技术。秉承“销售一代、验证一代、研发一代”的产品研发策略,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高端处理器的研发环境和流程,产品性能逐步提升,功能不断丰富提升,已经研发出可以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的高端处理器产品。目前公司海光cpu系列产品海光一号、海光二号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海光三号实现实验室验证,海光四号处于研发阶段;海光dcu系列产品深算一号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深算2号正处于研发当中。
公司董事长孟宪棠,男1962年生,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住权。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2003年7月至2017年历任国家发改委处长、副巡视员、司长。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任国科控股公司副总经理,2018年5月加入公司,现任公司董事长。
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存储设备中的高端处理器!公司的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
高端处理器设计复杂,其核心技术之前仅掌握在国际领先的几家公司手中。公司是少数几家同时掌握高端通用处理器和协处理器研发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基于✘86指令框架、“类cuda”计算环境和国际先进处理器设计技术。公司大力发展满足中国信息化发展需要的高端处理器产品。
公司对海光通用处理器和海光协处理器的微体系结构进行持续研发和优化,不断提高高端处理器性能。公司高度重视处理器的安全性,通过扩充安全算法指令集及原生支持可信计算等方法,有效地提升了海光处理器的安全性。公司研发的海光第一代、第二代cpu产品和第一代dcu产品的性能均达到同类产品的高端处理器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海光dcu产品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应用领域。公司在高端处理器及相关领域开展了系统化的知识产权布局,为公司保持技术的持续领先奠定了基础。截止2022年初,公司已有授权专利179项,软件著作权154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81项。
2.成熟专业的技术团队
高端技术处理器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专业研发人员是芯片设计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的根本。公司骨干研发人员大都具有国内国际知名企业的就业背景,拥有成功研发✘86处理器和arm处理器的经验。截止2022年1月1日,公司研发人员共计1031人,占员工的90%,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749人,占员工人数的65.5%。公司研发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有力支撑了公司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3.优异的产品性能和生态
海光cpu兼容✘86指令集,处理器性能参数与国际同类型主流产品相当,支持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数据库、虚拟化平台、云计算平台,能够有效兼容目前存在的数百万款基于✘86软件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具有优异的生态系统优势。
海光dcu兼容“类cuda”环境,软硬件生态丰富,典型应用场景下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高端产品水平。公司主动融入国内外开源社区,积极向开源社区提供适用于海光cpu、dcu的适配和优化方案,保证了海光处理器在开源生态的兼容性。随着信息技术创新的不断突进,国内更多的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基于海光处理器的生态建设和适配,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云计算平台软件、人工智能技术框架和编程环境、核心行业应用等方面进行研发、互相认证和持续优化,研制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产整机系统、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在金融、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初步形成了基于海光处理器的完善的国产软硬件生态系统。
公司于2022年8月12日在科创板上市,发行数量3亿元股,发行价36元,募集资金净额105.83亿元,主要投资应用于新一代海光处理器的研发、新一代海光协处理器的研发和先进处理器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
葛卫东旗下的上海混沌投资持有该公司4459万股,是该公司的第九大股东。
公司2022年上市首日最高价73.8元,随后回落震荡整理,最低价36.22元,随后震荡上行,截止2023年1月20日春节前,股价为44.98元。目前各项指标已走好,日线、周线已金叉,月线也将逐步走好。
公司2023年1月17日公告,公司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7.53至8.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2%至160.46%。
风险提示,1)技术研发不及预期;2).信创推进不及预期;3).供应链受负面影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产替代是大趋势,相信海光信息股价走牛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