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资有哪些心理误区(股票投资的心理误区)

2023年7月26日11:28:06113

本文的内容是股票投资知识大赛中的内容,没有参与过的朋友,可能还不知道投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心理误区,今天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代表性偏差

代表性偏差指的是投资者往往凭借经验和直觉解决问题,所需的认知资源和时间消耗较少,但也可能使投资者难以正确分析新的信息,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个心理误区非常常见,我想很多人也吃过这种亏,就是看到公司出利好公告,以为股价要涨,结果股价反而大跌;看到公司出利空消息,以为股价要跌,结果股价反而大涨。

有的时候,更奇妙,出利好公告先大跌,洗完盘之后再大涨;有的时候出利空公告,先大涨,后面一不注意,股价就逐渐阴跌破位。

正是由于这种利好和利空反反复复的乱搞,很多人直接就被搞晕了,搞不清楚了,所以,我说投资远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没有过硬的基本面功力,或者不是自己能力圈里面的股票,是很难识别到底是诱多还是诱空的。

《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快思考和慢思考,说的也是这种大脑的工作机制,建议大家都去看看。

即时效应

即时效应是指,在时间间隔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对近期增加的时长会比远期增加的时长更为敏感。

即时效应的另一种表现是,人们倾向于推迟执行那些需要立即投入而报酬滞后的任务,而马上执行能立即带来报酬而投入滞后的任务。

正是因为很多朋友看到了股票短期波动带来的诱惑,而忘记了投资需要安全边际,忘记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忘记了坚守能力圈的理念和原则。

最近几年,网上到处都在流传着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哈哈哈,好像知道了这个概念就能够做到延迟满足一样。据我观察,只有那些拥有智慧的人才能找到驾驭人性的方法。

框定依赖

框定依赖是指人们的判断与决策依赖于所面临的决策问题的形式,尽管问题的本质相同,但因形式不同也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

在投资的时候,更关注本质问题而不被外在的噪音影响,是成熟投资者的重要素质。

这个问题,还是取决于大家对事物认知的深度。我接触投资以来,我发现股票投资看起来很简单,但是非常考验投资者的认知深度和思考深度,只要你的认知不到位,总会在投资过程中出现各种走偏。

我接触过一些股民,他们基本面研究地浅,主要看股票走势,当他们在观察潜力股票的时候,如果看到先上涨后调整,就敢逢低进场;但是如果看到先下跌后上涨,他们就不敢进场了。

他们顽固的认为,先上涨后调整更安全,难道不是先跌后涨,更安全,上涨的空间更大吗?哈哈哈。

诱饵效应

诱饵效应是指人们对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第三个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

诱饵效应就是利用投资者趋利避害的心理,和投资者缺少对事物准确衡量标准的弱点,让投资者通过对比,选出自认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很多人经常抱怨,股票二选一,总是选不对。这里面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专业能力不够,或者股票不在自己能力圈。实际上,如果真的害怕二选一选不对,干脆两个都买,买的时候一起买,卖的时候一起卖了,搞个陪跑的。

商业活动中也有很多诱饵效应。比如一杯可乐10元,一桶爆米花35元,一桶爆米花加一杯可乐也是35元。实际上,一桶爆米花35元就是一个诱饵,会让你觉得买一桶爆米花加一杯可乐是占了便宜。

如果不是脑袋非常清醒非常容易陷入商家的圈套,专业和理性是普通人走出平庸的关键工具。

赌场效应

由于运气赚了一大把钱之后,业余赌博者会有一种好像在用赌场的钱在赌博的错觉。“赌场效应”会令投资者在赚钱之后更愿意买入风险大的股票,尽管他们原来并不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

我想这个心理误区,大家都犯过吧,别把赚来的钱不当钱。

在股市里赚钱是很难的,一定要记得当自己赚钱的时候,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本金一样对待自己的盈利,千万不要轻易的提升自己的风险偏好。

沉默成本

人们在对未来的事情做决策的时候,通常会考虑过去的历史成本和无法收回的成本,这种行为就是沉没成本效应。

沉默成本效应反应的是,人们一旦已经对某件事情付出了时间、金钱和精力,他们会倾向于继续对这件事情进行投入,尽管明知道大概率不会有好结果。

我在经济学中第一次学到这个词汇的时候,我就非常注意这个问题了,不要让自己沉迷在沉默成本中不能自拔,人应该向前看。

很多人股票被套了,也大概知道公司基本面变坏了,就是不愿意止损,这就是典型的沉默成本效应。

赌徒谬误

赌徒谬误是一种机率谬误,人们倾向于认为随机事件的发生与之前发生的事件有关。

例如,由于某事发生了很多次,因此接下来不太可能发生;或者认为由于某事很久没有发生了,因此接下来很可能会发生。

比如在掷硬币的过程中,如果连续出现五次正面朝上,许多人会认为第六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会低于正面朝下的概率;实际上在随机事件过程中,第六次的正面朝上的概率依然是50%。

在投资过程中,人们看到股票价格的连续下跌,往往觉得这会是反弹的先兆,急于进场抄底,但忽视了价格是由公司本身价值决定的。

虽然股票低估了不一定马上会涨,甚至短期还可能会下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涨的概率会不断增大。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评估的是未来的上涨空间和预期等待的时间之间是否匹配,即年化回报率是否足够诱人;如果某只股票非常确定的低估了50%以上,那么等上三年都是值得的。

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是指人们在得到一件物品之后,会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的东西,尽管一开始并没有这样的打算。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为了一盏新买的吊灯换了整套家具的笑话背后,就是鸟笼效应在作怪。

在股票市场,投资者一旦开了账户,好像只有一直处于满仓状态才算是投资,空仓或者轻仓好像不是投资一样。

之前的文章也提到过,投资就是一直寻找更高回报率的资产,如果股市里没有更高回报率资产,理性的投资者会卖掉股票,转换成货币基金或者债券基金。

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是指由于人们在面对收益和亏损的决策时表现出的非对称性,因而在定价方面,同一种物品在被放弃的情况下的卖价高于买价。

对同一个东西,如果我们原来就拥有,那么我们心里的卖价就会更高,如果我们原来没有,那我们愿意支付的价钱就相对更低一些。

在投资过程中,人们具有不愿意改变当前资产状况的倾向,陷入一种“安于现状”的状态中。

实话实说,我自己就有这种心理特征。尤其是在自己定价能力不强的时候,要不要卖掉A股票换成B股票呢?经常犹豫不决。总想卖的时候卖个高价,买的时候买个低价,结果一犹豫,可能就失去了最好的换股时机。

我觉得投资决策始终要由理性来主导,如果A股票的回报率没有明显低于B股票,就不需要换来换去;如果A股票的回报率明显低于B股票很多,短期试图卖的高一点,或者买的低一点,这些都不重要,要看的长远一些。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做决策的时候,思维往往被先接收到的信息左右,并将这种起始值作为锚一样的标准,制约着自己的后续判断。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解决,人类的大脑就是如此工作的。如果没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如果没有强烈的自我革新意识,很多人对很多事物的认识都是由第一印象,或者第一信息决定的。

所以,才会有查理·芒格说的,认同价值投资的人,即使没有多少股票投资经验,也马上就会认同;不认同价值投资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认同。

这种先入为主的锚定效应,不仅仅是对投资伤害很大,对生活中的各种决策都会影响很大。现在想来,那些拥有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否定自我勇气的人是多么的优秀。

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

我们来到股市自然是抱着赚钱的初心,但是,我们又绝不是为了解套来的;我们不可能每次都买在最低点,或者每次买完之后就开始上涨。

我们所有的买入操作都是在博取一种下跌空间很小,而上涨空间很大的概率,如果仅仅是因为下跌被套,然后解套了又马上离场,这完完全全的是背离了我们以很小下跌空间换取很大上涨空间的初心。

我猜测“出赢保亏”的效应,还是做短线的心理在作怪;就像去赌场一样,马上就要开大小的,不可能让我等上三个月,或者半年再开大小。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时间或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

在投资中,人们看到新的投资机会时,往往会由于不舍得抛售手中已经持有了许久的低收益率股票,甚至是亏损的股票而放弃;殊不知,更好的机会就在手中流失了。

假设你现在有一笔闲钱,如果存活期,一年只有0.28%的利息,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存一年定存大概率就会有1.5-1.65%的利息,这就是存活期的机会成本。

如果你是一位专业投资者,你知道当前沪深300的估值是在历史大底的估值区间,投资它未来两三年的年化回报率大概在8-12%,甚至更高;这样存活期的机会成本更是高达8-12%。

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就是要不断寻找更高回报率的机会,把低回报率的资产不断地转换成高回报率的资产,这样我们才能取得优秀的投资回报。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0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