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思维和投资思维

2023年8月3日09:11:20135

可能因为是温州人,心中一直都有个创业想法,但一直不敢做也没资源做。

跟中规中矩的读书就业相比,创业似乎不是一个正道。

同时现在谈创业太早了,创业的黄金年龄其实是在30+岁,因为在20-30岁这个时间区间更多是积累沉淀,积累自己对世界运转的认识,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积攒自己的核心资源,所以,为时尚早。

但这不妨碍我每天奇思妙想一些奇怪的商业想法。

这篇文章就简单讲讲我心目中创业逻辑和投资逻辑的不同,不过可能比较浅显,因为本人也不配去写,毕竟我在这两个领域都没有任何成就。

文章写的还是比较混乱的,因为要写清楚实在是太难了,有一些地方我也没有相通。

Anyway,enjoy。也希望借此结识一些有创业想法(微创业)的朋友。

一、核心出发点

创业思维和投资思维的最终目标存在一致性(更多是差异性),如打造一个价值百亿元的上市公司。

对创业者而言(理想情况下),这是自己的事业得到市场的认可,并且借助资本的力量再一次扩大生产,进而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当然,还有许多成功的企业并没有上市,上市只是价值实现的阶段性证明之一。

对投资者而言,这是自己的投资得到市场的认可,并获得一个退出的渠道。在此基础上还有更高的要求,如高IRR和DPI。这就要求投资者进入的阶段估值是合理的,不能以投前200亿元进入而以估值100亿元退出(还不考虑上市股比稀释)。

也就是说,即使二者都宣称自己创造一个伟大的企业,但实际衡量他们成功与否的角度是截然不同的。

对创业者而言,每个事业的成功评价标准是多元的,一些人是为了盈利赚钱,而一些人是为了公益,一些人是为了技术进步,市值判断只能是规模判断,而无法真正成为价值判断。

对投资者而言,一项好的投资就是有一个好的DPI。以一个合理的价格进入,对企业进行投后赋能,帮助企业上市或转老股,进而获得不错的投资回报。

当然,新时代下对投资回报的要求降低,更多是出于招商引资进行投资,那么对项目选择判断会发生不小的改变,这又是另一个有趣的话题了。暂且不谈,本文以投资回报的投资者逻辑出发。

二、价值判断

(一)投资视角

个人以为,对于一个好的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用好的价格买到一个好的生意。

这里好的生意的要求是苛刻的。

首先,这个生意是允许退出的。退出的重要性现在被所有人认可,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把它放在第一点来讲。一个好的退出,就中国市场而言,主要是政策允许的。中国交易所其实对上市行业做出了限制,因此一些行业可以说是根本没有投资机会。

而上市退出的另一个要求就是合法合规,公司需要建立完整的内核质控。

其次,这个生意是规模化可复制的。企业达到一定的体量必然要求产品是可复制的,除非公司是面向大B或者是政府,但这种营收集中度太高对我而言也不算上是一个好的生意。

在体量的要求下,公司所处的行业最好是千亿级的,这样才能产生百亿级的公司。但现在千亿级的行业未上市公司越来越少的,因此会看到很多细分领域(百亿级)的龙头第一第二公司选择上市,市值基本在50亿元左右。

因此投资人会有很多自上而下的逻辑,通过大行业去找到里面的龙头企业。

以上是大的角度,具体公司价值判断需要根据行业的不同进行分析(不同行业差异巨大)

在传统投资思维下,一笔好的投资必须是具有想象力的,规模一定要大,估值甚至可以不合理,但要求高增长或市占率第一(垄断属性)!

当然,当下投资思维可能是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又是另一个视角。

(二)创业思维

我觉得一个好的创业思维需要立足于实干。

创业方向的分析主要结合两点,我有什么样的资源和世界有什么样的痛点。

关于第一点,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资金资源、学历资源、平台资源、专业资源、人力资源等,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征,是研发型/社交型/创造型人格等。这点思路主导下主要在于排除,即自己不做哪些方向的创业。

关于第二点其实也是做行业分析,是选择一个高增长强竞争的行业还是总量比较稳定但格局高度分散的行业。前者利于创造龙头企业,后者适合发展区域性企业。

结合自己的资源选择几个潜在创业赛道,比如我就很难做硬科技创业,主要是真的不懂技术。所以自己潜在创业方向可能还是偏互联网那一套,做人的连接。

如果选择硬科技创业,必须去和技术出身的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们去从技术实现商业化落地(这点其实非常难,要有很强的商业sense)。

与投资相比,创业锻炼的能力是多样的,简单举几个方面。

比如团队的搭建。怎么选择有能力且有默契的人愿意与你一起为了一件事情共同奋斗,并且这件事是具备极强的不确定性的。包括但不限于股权分配、决策和利润分配、职能分工、企业文化等。

再比如产品的打磨。你的消费者是什么群体,如何触达他们,怎么说服他们为你的产品买单。你的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你跟他们的区别在哪,你为什么比他们更加“优秀”。

再比如营销、内控、文化等。

创业中,不要嫌弃生意小。生意再小,也是生意。

现金流比规模更重要。

这点是我觉得创业思维区别于投资思维最大的地方。至少对我创业目标而言,我非常追求现金流和净利润。

也就是说,创业的选择是多于投资的选择的。但创业的执行是难于投资的执行的。

三、总结

投资追求可复制化产品(营收规模)+行业空间大(百亿级/千亿级)+退出顺利,是投资回报的生意。

创业追求的是活下去,追求的是现金流,追求的是盈利,是一种夹缝里的生存。

虽然二者都基于商业模式分析,但确实差距挺大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无法完成投资人到创业者的转变。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1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