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雇佣到优秀的基金经理?

2023年9月16日21:16:2493

前面几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很多指数基金投资和选择的逻辑,今天跟大家说说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挑选框架。如果说投资指数基金的聚焦点在宏观经济或者行业,那么选择主动基金的聚焦点则在于“人”。我们看似是在买基金,实则是在雇佣基金经理,是在选人。

截至2023年年中,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超过10000只,公募基金经理人数近3000人。不论是专业投资者还是普通投资者,面对越来越丰富的基金产品、五花八门的类别、花哨的产品名称、几千名公募基金经理,应该如何选择,成为一个不小的难题.

针对这个难题,我在《雪球基金第一课》中看到了十二字方针,总结的不错:“长期净值、业绩归因、人格认知”,可以帮助大家从数千名基金经理里面选出相对优秀的基金经理。

1、长期净值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讨论,“某某基金经理很猛,最近几个月的收益很高”、“某某最近一年太差了,换掉吧”。其实,短期业绩都是能力和运气混杂的结果,时间越短运气成分占比越高。和吃饭、买车不同,作为投资者,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无法判断一只产品的好坏。

短期业绩为什么不靠谱呢?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兴业证券做过一个测算:假设我们从2010年1月开始,每次买入前半年业绩表现最好的基金,持有半年后赎回,然后将赎回资金再度买入业绩表现最好的基金,最终收益反而比简单持有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少了 139%

为何会有这种现象呢?主要是因为每年表现最好的基金大部分为行业基金,而行业轮动速度太快,今年的“小甜甜”明年可能就会变成“牛夫人”。比如食品饮料行业,2017年的涨幅高达54%,2018年大跌22%;再比如电子行业,2018年跌幅为42%,2019 年却大涨 74%。

所以,买基金不能被短期的高收益所迷惑,更应关注长期业绩。

那么,长期业绩应该有多长呢?这里我就直接说说巴菲特的想法。

巴菲特在早期合伙基金建立的时候,就坦然表达过:“除非取得超越道琼斯指数的回报水平,否则巴菲特合伙基金就没有存在价值。”那么这个“超越”以多长时间衡量比较合适呢?

在合伙的基本原则里,巴菲特这样说:''我认为业绩衡量时间的最佳时间段是五年,但退一步说,三年绝对是评判投资业绩的最短周期。也许在某一年,我们的业绩会大幅低于道琼斯指数,这不重要。但如果在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我们的表现都不如指数,那我们(包括你们和我)都应该考虑是不是把钱投到别处去。当然, 如果这三年恰逢火爆大牛市,可以例外。

因此,我们可以以3~5年的业绩为评价标准,合理评估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一般来说,3~5年以上年化收益能够超过15%,就算是比较优秀的基金经理。

最后,我们在看重业绩的同时,也要关注风险。

在投资过程中,最大回撤是衡量风险的重要指标。我们可以通过它去衡量基金经理的风险控制水平,评估如果我们买这只基金,阶段性面对的最大损失可能是多少。

比如2018 年沪深300的最大回撤是46%,如果同期某只基金的最大回撤是20%,我们就可以据此得出结论,该基金经理的风险控制水平优于市场,在市场惨淡时,可以减少我们的损失。

2.业绩归因

基金的业绩只是一个表象,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一个产品,我们需要看这个业绩是基金经理通过哪些操作取得的,到底是运气还是实力。

首先,我们要判断基金经理是选股派还是择时派。选股派是指通过精选个股,长期持有,赚取企业成长的收益;择时派是指通过低买高卖赚取差价。我们可以通过两点来判断基金经理的门派。

第一,观察股票仓位的历史变化。如果一只基金的股票仓位长期保持在一个区间内,比如 80%~90%,没有太大变化,一般属于选股派;如果一只基金的股票仓位时高时低,一会90%,一会又降到60%,一般来说属于择时派。

第二,用换手率去佐证。有些保持高仓位做行业轮动的基金,通过仓位变化是看不出来是选股还是择时的。换手率就是指一年内基金会把持仓股票换几遍如果是100%,就是一年把股票换一遍:如果是1000%,就是一年把股票换10遍。一般来说,换手率在200%以内的基金经理偏重选股,换手率超过500%则偏重择时。

其次,我们要评估他们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强不强。

如果该基金经理是选股派,我们需要看看究竟是哪些股票给他带来了超额收益。通过观察基金经理的历史重仓股及其表现,我们就能大致判断他的选股能力。如果该基金经理的重仓股大部分都赚到了钱,这大概率说明基金经理选股能力很强。如果该基金长期持有过的重仓股大多表现不佳,那么这大概率说明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较弱。

如果该基金经理是择时派,我们需要看他的业绩是不是稳定。择时派频繁交易目的是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跟上市场节奏,所以稳定性就很关键,业绩不能忽上忽下。如果今年赚 50%,明年跌 10%,就说明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不足。

另外,真正择时能力强的基金经理是非常稀缺的,大多数基金择时的结果跟散户一样——亏钱,因此找择时派基金经理一定要谨慎。

如果长期业绩和稳定性都相差不大,可以选择换手率更低以及管理规模更小的基金经理。

3.人格认知

从长期业绩到业绩归因,都是冷冰冰的数据分析,但是投资主动基金的本质是投资人,每一条净值曲线,都是基金经理价值观、人生观的折射。

人格认知是对基金经理更高维度的理解,只有深刻了解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理念,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他管理基金的底层逻辑,知晓他是否知行合一,从而判断他的业绩是否具有持续性。

举个例子,某基金经理经常宣称自己是价值投资,长期持股,和优秀的企业一起成长,但是一看其换手率,竟然高达 700%,这显然就是行业轮动风格,而不是价值投资。

还有的基金经理,明明管理的是医药主题基金,结果因为新能源板块的涨势好,就去追新能源股票,这也是表里不一。短期或许能取得不错的业绩,但是长期来看知行不一、风格漂移的基金经理是难以持续取得优异业绩的。

挑选一个业绩优秀,能够长期和你相伴的基金经理,它的难度甚至不亚于挑选你的另一半,所以我们更要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基金经理的具体买卖操作,机构也许有保密的要求,但是投资理念和策略,要秘而不宣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关于基金经理投资理念的分析文章,从而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策略有个全面了解。

总结来说,优秀的主动基金可以打败指数、赚取超额收益,但是选出优秀的主动基金难度很大。首先我们要看其长期业绩是否跑赢市场,其次找到基金经理取得高收益的原因,最后结合他的言论和理念,看看基金经理是否知行合一,判断其业绩增长是否具有持续性。

备注:文章中部分内容出自《雪球基金第一课》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