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竞争

2023年11月8日18:01:04134

张五常经济学有三大范畴:需求定律、成本概念和竞争约束。其中第三点又可以称为局限条件的考查。前两部分是理论的基石。需求定律简单,只是一条向下的曲线,但判断量与价的关系,不能驴唇不对马嘴,否则会闹出以为需求定律被证伪的笑话。成本概念宽泛,基本的定义便是无可避免的最高代价,这代价的表现可以付出的金钱,还可以是信息费用、监督费用等交易费用。

假说的提出,着重于局限的考查,往往离不开竞争。张老讲适者均衡,满是竞争的味道。竞争之下,必有胜负,而留下来的构成了短暂的均衡,是说找到了约束的条件,可以下推断。而政府的竞争也是如此。

张老在中国的经济制度一书中,提出县际竞争制度的妙处。因为土地的支配使用权力基本上落到县头上,所以在这级别的竞争是最为激烈的。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其实是类似于公司竞争一样,需要去争取人口的进入,需要吸引高级别的人才,因为这高级别的人才的引进相当于引进了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每一家地方政府支配着本地区的土地、人才以及城市的规划安排。招商引资成为他们最为主要的任务。因为只有吸引到资金与人才,才可能有大发展。

政府之间的竞争在中央政府这一层级会有点麻烦,因为一国之内,别无二家,就不会出现地方政府挤破头要资金要人才的竞争局面,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就用不起来,市价(这里主要是指以GDP作为核心指标来考核官员,这套核心指标显然与当地经济发展、城市面貌变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紧密相关)就不能成为竞争准则,由此就必然带来一定的租值消散。中央政府的权力凌驾于地方政府之上,特别是一些全局性的政策,会破坏以县际竞争制度为主体的地方政府的竞争。这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货币政策以及各项不切实际的法规,比如说劳动法这些恶法的出台,为害无穷。

中央政府出错了怎么办?有两条路径去解决,一是王朝的更迭,表现在中国两千年来通过农民起义的方式完成朝代的更迭,去更替不得民心的政府,更替让老百姓活不下去的政权。这是封闭的大陆中华政权的演进方式。延续两千年,居然保持文化不断,堪称人类奇迹。

另一条,也成为现代中国人的选择之一,即选择移民。现代社会,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在国与国之间迁徙变得容易得多了。但是国界仍在,要真正迁往他国,文化差异、生活习惯、语言隔阂,都是障碍。因此,大部分时候,是无法退出的,正如文革时期的中国,大家都深受其害,但是没得选择,不过还是有不少人成功逃离大陆,去到香港。

中央政府无竞争压力,往往不明智。此时如何保证政府首脑明智,便成为大难题。民主有可能,但选出来的基本上是会表演的。美国历史上选出一个里根,既会表演,又懂政治,又懂经济,把美国带入到新的时代。中国则在文革结束后,幸运地华国锋只是过渡,最终邓小平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邓老头脑清楚,深知政治的掣肘,也善于把控权力,又有调整整顿、扭转方向的能力,一下子带领中国走出了文革泥潭,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未富先骄。利益集团纷起,恶法不断,所谓情怀,常误国是。而道德至上带来伪君子无数。市价竞争准则危在旦夕。还是盼着特朗普当选总统吧,这会是里根第二,带领美国重回颠峰。中国政府将会面临外部美国政府的压力,逼着中国中央政府再次明智起来,不失为带来一种竞争的环境,也算是中央政府层面的外部竞争。放眼欧盟国家,因为其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较小,欧盟人口及资金之间又可以自由流动,这对于各国中央政府带来竞争压力,将有利于欧盟各国中央政府保持明智。

无处不是局限,而所有的局限基本上都与竞争有关。竞争成为外部的局限条件,压出更有效率的企业,也压出更有作为的政府。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