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款项的结算上,会出现多种方式。主要体现为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收款项。为什么会出现应收账款?为什么又有应收票据?二者之间的差别在哪?又为什么会出现预收款项呢?
首先,三者肯定都是在信用社会下所形成的货款结算方式。试想一下,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当中,显然不需要所谓的应收或预收方式的结算,因为都是现收。
出现应收或预收的货款结算方式,说明买卖双方之间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商业交易关系,双方起码已经建立了初步的信任。所以信任是采取应收预收结算的基础。信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熟人社会,一般是通过家族关系,人情世故,在这个社会当中,一旦不守信用,就遭到整个家族的鄙视与惩罚。而在现代商业社会,熟人的体系已经不管用了,此时,建立现代企业的信用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大量的中介信用机构出现的原因。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信用可谓是命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好的信用,企业才有可能在经济体当中立足,好的信用,不仅体现在企业能以更低的融资成本来获得资金,还表现在其与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的良好关系,每家企业都占据着价值链上的某个点,而所有具备良好信用的点就连接成了信用链,所有信用链最终构成了一幅现代商业波澜壮阔的画面。
在不同企业的款项结算中,有应收款,有预收款,有应收票据,还有各类的汇票、本票。所有这些方式当中,其实都是四方关系:一是买方企业,二是买方企业背后的银行,三是卖方企业,四是卖方企业背后的银行。在现实当中,为什么会有预收款和应收款的区别呢?
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企业在商业当中话语权归属问题。一般如果是卖方强势,产品热销,比如茅台酒,往往是采取预收款操作,也即销售商都抢着拿酒,先打钱的人可以先拿到酒。但是试想一下,紧俏商品完全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消除其紧俏度,那么为什么茅台公司不这样做呢?答案是,提前打款的茅台酒销售商虽然损失了利息,但是其完全可以从拿酒的价格优惠中收回,二者会在边际上均衡。
这种方式,往往意味着销售商本身也具备相当强的融资实力,其融资成本肯定不会太高。要不然,一般的模式是应当由主机厂提供商业信用,以应收款结算,给予其销售商一定的利息优惠。因为主机厂往往信用更高,可以更低的资金成本来融资,这样,如果我们把主机厂和销售商看成是一个整体,显然采取应收方式,其总的资金成本会更低,企业更容易赢得竞争。这才是应收方式结算货款背后的经济逻辑。
当然,这应收模式还是可以区分为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两种方式,这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应收款一般无法提前获得货款,当然现在也有很多银行给企业开通了应收账款的抵借和保理业务,此时应收款与应收票据的区别就不大了。而应收票据则意味着票据持有方天然具有提前向银行申请贴现的权利。
应收款的方式销售,一般意味着主机厂往往还拥有货物的产权,货物如果没有卖出去,主机厂一般是无法结算货款的。因为渠道代销商也是无钱可结算,如果主机厂把销售商告上法庭,官司打赢的结果,是销售商最终把所有没有销售出去的货还给主机厂。可见一般来说,应收款的销售,如果在所售商品已经滞销的情况下,降价是必然,而其中的损失一般还是会有主机厂来背负,因为应收账款方式的结算,最后导致的结果一般如此。
而通过应收票据结算,其实是把银行拉进了买卖双方的结算关系之中,此时货物的风险与报酬的转移便有三方关系。一切要看承兑合约当中是如何规定的,有追索权和没有追索权的处理完全不同,风险以及报酬的安排与分配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