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可以合称为应收款,这二者都是货款的结算方式,不过有差别,这个差别背后有着较强的经济含义,这一点我们将先加以详细分析。
非常诡异的一件事情是,财政部关于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是分还是合,曾经来回折腾过几次,最初在报表反映中是分开的,后来曾经合并过,现在又加以分开了。这样的颠三倒四,不知道为什么?不过翻看港股上市公司的财报,发现其也是合并反映,即只有应收账款及票据这一个项目。我估计的原因就是学习香港,而香港大概率是学习美国的。
让我们先从本质上来解决这个分合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分开,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两种货款结算方式起码在形式上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其可能在本质上有可能变成同一类。比如如今的恒大面临财务困境,其给供应商出具的商票,本是供应商的应收票据,但是事实上已经变成了应收账款,而且是极有可能全部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也的确将二者区分为不同的会计科目,并且分别反映。
说实话,报表上的这个合并并没有任何意义,更像是拍脑袋的决定。因为从根源上,二者本就不同,硬性将二者合并为一个金额,其意义并不太大。如果非要将这加上一个意义,我只能说加起来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企业通过应收的方式到底积累了多少应收款项而已。但是,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企业在货款结算时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就这二者而言,即是为什么有时会选择应收账款,有时会选择应收票据。这就需要从二者形成的原因说起了。
应收账款这项债权要成立,并不是空口无凭,而是有一个基本的合约条款安排。具体来说,就是主机场与经销商肯定会签订一个基础性合约,规定货款结算采取应收账款方式,这个应收账款的形成与结算周期有极大的关系,经销商找主机厂拿货,一般来讲会拿足一定的量,市场一般的情形应该是拿足一个月量,这样应收账款的结算周期就是一个月,货卖完了,想拿下一个月的货,经销商自然就要把上个月的应收账款与主机厂结算了,这就是正常的结算流程。这样应收账款余额的变化自然就有了经济含义,可以反映经销商的卖货速度,当然更加明确的指标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这个已经是财务指标,我们下一章再细说。
而对于应收票据来说,其背后其实是一个商业汇票,而因为汇票本身可以背书转让以及贴现,因而其金融属性明显加强,其特性就与应收账款就有极大的差别。商业汇票的本质是利用企业在银行的信用来实现货款的结算,必然会有银行参与其中,银行的风险承担内容就变成应收票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应收票据本身也分两种情况,其合约约定中最重要的条款就是票据本身是否可追索,这里涉及到风险与报酬的转移问题。因为票据本身就是流动性,持票人都可以提前向银行申请贴现,当然银行也会考虑是不是给予贴现,这是第一个判断,另一个判断就是如果给予贴现,到底采取何种方式,是自己承担下风险,相当于买入票据,收取手续费和风险保证金收益部分,还是不承担风险,保留追索权,只收取手续费,就是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主机厂来说,只要其信用够好,他就可以不断地开出票据用于支付,但是银行在受理这项票据时,显然会考虑企业的信用等级以及企业的风险情况,有没有可能出现无法兑付的情况。对于供应商来说,其要决定是不是与主机厂做生意,收取商业汇票的问题。毕竟一份无法承兑的汇票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甚至比应收账款都不如。对于汇票来说,其不存在坏不坏账的问题,要出问题就是无法兑付,只能全额减值。
以上分析了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形成的原因,因其背后所依托的结算环境完全不同,因而将其分开是必然的,当然二者还是有一个联结点,就是如果应收票据无法兑付,作为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还是实质存在的,不能兑付的商票就自然变成了应收账款。
前面在分析二者差异的过程中,我们其实在分析应收账款的形成过程中,已经将应收账款的经济本质进行了分析,这个本质的背后也决定着应收账款这个科目的经济含义。当然,因为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都是货款结算的方式,因此如果货款都是采取应收的方式来结算的话,二者的比例构成就变成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般来说,企业对外进行货款结算,总会以一个方式为主,一个为辅,那么我们在分析时,显然先需要确定二者的主次,主次的判断显然以期末余额的大小判断即可。这里同学们可以自行找一家公司的财报来加以分析,我们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让我们再举具体例子来说,以下是安踏公司财报中的数据。虽然是列示在应收账款及票据上的数据,但是因为安踏的经销商全是小规模的,因此,这个数据应该绝大部分是应收账款。
安踏2016年以来的应收款期末余额金额表 单位:亿港元
年份 | 2016中报 | 2016年报 | 2017中报 | 2017年报 | 2018中报 | 2018年报 | 2019中报 | 2019年报 | 2020中报 | 2020年报 | 2021中报 |
应收款 | 13.18 | 16.66 | 15.22 | 20.89 | 20.44 | 25.05 | 31.01 | 38.96 | 35.39 | 37.31 | 32.37 |
以上的这些数据我们可以首先看到一个基本的规律,即是安踏的应收款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五年间,应收款年报期末余额增长了2.83倍,年均增长23%,这个数据就有了平均化意义,当然其增长如果与营业收入增长匹配就有了合理性,这个还要结合安踏店铺数扩张的数据来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算出单店应收账款的数据,这个数据如果在下降,就表明安踏实质上的货款结算效率是在提高的。
单纯从中报数来看,也是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从2016年到2021年中报余额增长了2.46倍,年均增长为16%,比年报数增长略小,不过这背后最为主要的原因是2021年中报的数据相比2020年中报是下降的,下降了3个亿。此外,我们从上表中还可以发现一个简单的规律,即其中报的应收款余额数都比年报数要小。这个变化规律本身,我猜想是因为下半年是安踏销售的旺季,因而对于经销商来说,下半年拿得货会多一些,因而其年报应收账款余额(也即应收款未结算金额)变大。这个应该是整个行业的共性。2021年中报的一个可喜变化是,共应收账款余额相比于2020年中报下降了3个亿左右,这对于安踏这个主机厂来说显然是好事,因为其应收账款余额变小,意味着其货款结算在加快,如果其营收并没有减少,则意味着其应收账款周期天数出现了相当可喜的变化。我们翻看其2021年中报的营收与2020年中报营收做对比,会发现其金额从146.7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28.1亿元。这是公司经营效率(这里主要体现在产销效率)提升的明显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