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预期,还是被预期管理。
人人都可以管理自己的预期,当然也无时不刻在被预期管理着。
人只要还有人性,就必然有贪嗔痴,有食有色,以至于孔老先生也喊出那句“食色,性也”。
这些人性特点的存在,是我们有可能被预期管理的基础,因此,如果要管理别人的预期,就一定熟悉人性,顺应人性。
在这个世界上,要论管理预期的高手,当仁不让的当属美联储。自从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以来,格氏将预期的管理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格氏的片言只语往往引发市场无尽的猜测,经常带来预期的微妙改变。
经济学家卢卡斯曾经创立了理性预期学派,专门讨论预期对于经济的影响。核心的观点是认为经济行为主体(如消费者、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做出决策时,会利用所有可用的信息对未来经济变量进行合理预测,并据此行动。该学派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经济波动往往是由市场信息的不完全造成的。当公众无法完全了解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时,预期价格可能会偏离实际价格,导致就业量和总产量偏离正常水平,进而引发经济波动。
还没有变成事实的事件,将会对于资产价格形成极大的扰动,而且从短期来看,这个扰动往往会掀起其价格的大波澜;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就是经济波动。反过来,如果某件事已经发生了,这个事件对于价格的影响就没有了,比如如果有分析师已经提前预测到了某家公司的业绩表现,而如果市场相信了,其股价就会提前表现,最后等业绩结果真正披露时,如果只是符合预期,股价往往会陷入所谓“见光死”的状况;当然,如果业绩结果与预期不符合,超预期则必然会引发股价上涨,不及预期则引发股价下跌。这背后都是预期在起作用。
因此,我们要谨记的是,不是事实决定价格,而是预期决定价格。价格是未落地预期的反映,等到预期已经变成了事实,价格一般早就充分反应了。由此的规则很简单:利多时,买预期,卖事实;利空时则反之。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最近房地产及其产业链股票形成了上涨趋势,趁趋势上涨低吸,就是在买入预期,因为最近房地产的政策变化是明显的,而相关的政策虽然已经兑现了一部分,但是最为重磅的还没有出来呢,这就让市场有了更重磅政策出台的预期,比如限购完全放开,国家队下场收购房子,降低房贷利率,降低首付等等,这些都还没有兑现呢?最近的房地产股票正是受着这些没有兑现的预期驱动,因此,最近房地产股票跌少涨多,下游的家电家居也是如此,背后的道理正是这样的,现在应该还是预期展开的阶段,此时当然要勇敢做多地产产业链,等到政策消息真正公布之时,就是卖出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