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的运用策略与技巧

2024年5月31日14:58:17446

研报对于价值投资者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3点:

1:通过研报可以快速系统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尤其是对自己之前没有关注过的行业和公司,通过研报学习是最佳和高效的途径之一。

2:通过研报可以相对及时的动态跟踪行业和公司的经营变化,比如上市公司开了股东大会,组织投资者进行了实地调研或者某个特殊事件使公司经营出现了新变化以及最新经营业绩公布的情况下,券商研究员通常都会发布调研类,事件类或者业绩类的更新报告帮助投资者了解公司和行业最新情况。

3:通过研报可以了解某个行业或公司的投资逻辑和价值点,研报是挖掘投资机会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院通过写研究报告的形式推荐某个公司或者行业,他想让买家(基金或投资者)产生购买欲望就必须在研报中阐述清楚推荐行业或者公司的理由和逻辑,就必须让顾客知道商品哪里好,咱们姑且不谈研究员的投资逻辑和观点是否真的符合实际,有没有夸大成分,起码研报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投资思路,很多投资机会的挖掘最早都是通过研报,毕竟行业研究员对自己覆盖行业的了解深度以及跟踪的密切程度非圈外人所及,一般很少出现一个重大投资机会由圈外人最先发现。

研报类型多样,重点看行业研究和公司研究类的研报:研报根据不同类型分为宏观经济类,投资策略类,行业以及公司研究类等各种形式,大家看研报的时候只要关注其中行业和公司研究类的研报就可以,因为看研报的主要目的是对行业和公司投资机会的发掘和基本面的了解,学习以及动态跟踪,其他类型比如宏观经济还有投资策略类的研报对于微观的价值投资实际意义不大,当然时间充裕看也没坏处。

主要看大中券商写的研报:大中券商的行业研究员再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平方面相对来说是要高于小券商研究员,能集中有限的时间看看大中券商研究员写的研报就可以了。至于大中券商怎么划分,不同人不同方法。这里我要提醒一下,任何券商的研究报告都必须辩证的看,中信,中金也一样,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毕竟是卖方写的东西。

深入了解公司步骤:

阅读深度研报:搜集公司过去1-2年的所有深度报告,通过不同券商的观点进行多角度验证。

全面浏览更新报告:看完深度报告后,查看最近一年大中券商的业绩点评、事件点评和调研纪要,了解公司动态。

形成投资判断:完成上述步骤后,对公司的投资逻辑、经营状况和未来前景有深入认识,据此判断投资价值。

浏览深度报告:查看过去1-2年所有深度研报,理解公司全貌。

关注大中券商:侧重阅读大中券商的业绩、事件、调研纪要,获取最新动态。

对比分析视角:通过不同券商报告,验证观点,全面了解公司状况。

发掘投资机会:

关注现有关注点,更新研报:跟踪关注行业和公司的最新研报,解决投资疑虑。

首次覆盖与评级上调

首次覆盖报告:留意券商首次关注的公司研报。

评级上调:关注评级由持有升至买入的公司,可能揭示价值提升。

关键词筛选

通过标题含“高成长”、“增长”、“低估”等关键词的研报,挖掘潜在机会。

发掘投资机会

关注最新研报:每日浏览关注行业和公司的最新报告,解决投资疑虑。

首次覆盖与评级上调:重要信号,首次覆盖的研报和评级上调可能揭示新的投资价值。

研报分析注意事项

可看内容:公司深度分析:专注研究员对公司历史、业绩、逻辑和未来的详细解读。

最新经营动态:关注研报中反映的公司实时变化和业绩更新。

不可看内容:

估值与价格目标:估值需个人独立完成,避免受研报影响。

估值与价格目标:忽略研报中的公司估值和价格目标,自行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估。

周期类公司盈利预测:避免依赖研报的盈利预测,因其可能滞后,需自行根据产品价格变化动态预测。

独立判断与更新:对研报信息保持警惕,必要时直接与研究员交流,确保及时了解公司最新状况。

提升投资能力

每日研读: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至一小时研报,关注行业与公司动态。

深度分析实践:定期阅读感兴趣公司的深度报告,尝试撰写研报或投资分析文章。

能力飞跃:通过持续实践,提升行业与公司分析能力,以及投资逻辑的提炼能力。

警惕无研报覆盖

长期无覆盖:半年以上无券商研报,需谨慎。

重新审视判断:缺乏研究员关注可能暗示问题。

自我评估决策:无研报不意味着无风险,自行全面分析。

研报的角色

辅助研究:研报提供行业和公司信息,帮助挖掘投资机会,但非决策基础。

非决策工具:研报的客观性和立场有限,不能作为买卖决策的主要依据。

信息验证:关注研报更新,但需独立评估,必要时直接与研究员交流。

报告的局限性

报喜不报忧:研究员通常倾向于发布正面信息,对负面变化可能延迟或不报道,需警惕片面性。

信息验证:面对研报,投资者应主动与研究员联系,核实关键信息,避免依赖单方面来源。

独立判断:脱水研报可能过于乐观,影响决策,投资者需具备独立分析能力,避免盲目跟风。

一般看研报会去行行查


补充:周期股和成长股投资不同,成长股调整下来,只要基本面没出大问题,长期成长性没问题,不用太久依然会涨起来。单周期股就不同了,股价想形成下一次上涨趋势,只能寄希望整个市场走牛,或者等行业景气周期真正到来,长的需要等几年甚至十多年,很多公司因为没有熬过景气周期低点直接退市了,这样的例子很多。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