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里对【周期】这个词语的解释为:若一组事件或现象按同样的顺序重复出现,则把完成这一组事件或现象的时间或空间间隔,称为周期。在商业世界里,周期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万物皆有周期,这句话能够概括和解释的事情非常广阔。
商业中,每个行业的周期多不相同,有些行业周期较短,有些行业周期较长。不同的行业在周期下涵盖不同的要素,我们能不能运用相对统一的思维模式或框架去看待和理解周期呢?我们认为这一点无可厚非。我们理解的周期框架不会非常复杂,基本要素在于供和需,以及成本端的影响。我们列举两个简单的公式:
1 供需两旺+成本下降=超级周期
2 供需失衡+成本上升=双杀
我们从供需入手去推导:供要看行业产能的趋势,需要看下游的景气程度。由于行业的周期跨度存在差异,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几个问题:行业生存价值,是否会消失,是否会被替代,行业长期的空间。 单纯讲述稍显空洞,我们列举一些实例来帮助理解。
2019年的鸡周期。鸡周期的背景是非瘟下的猪周期。由于猪周期受到产能的抑制,能繁母猪数量严重不足,造成商品猪供应不足导致猪价大涨,作为蛋白质替代的鸡肉就迎来了自己的上行周期。但是,鸡和猪在供给上有非常大的差异,肉鸡的繁殖周期相较肉猪非常短,最快的白羽鸡出栏只需要42天。供给端的缺陷很快即会被行业的产能所填补。反映到二级市场时,价值被发掘的时间与产业的生产时间基本一致,有时二级市场的反应比一级市场还要短。
短周期讲完,我们聊一个长周期---船舶。20世纪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中,世界船舶市场经历了4个明显的长周期,每次周期30年左右。每个长周期中又有以 10 年为周期的中周期波动。船舶受到宏观经济影响深远,行业又逐渐形成了寡头竞争局面,加上船舶的使用周期长,在世界宏观经济上行的催化下,运力不足或老船替换会刺激船舶业的更新替代,但一轮更新过后,即会进入下一个长周期循环。时间长久到令投资者怀疑行业的长期价值。
我们再看看啤酒业的例子。啤酒业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竞争局面,三大国内品牌+外资双寡头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啤酒业周期跨度属于中间位置。消费大周期下兼容着产能出清的小周期,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局面。早期我们国内的啤酒品牌繁多,地方啤酒厂兴盛。在消费周期下行阶段,行业的供给整合不可避免。几轮消费周期过后,中小品牌破产、兼并、重组络绎不绝。我们甚至不用描述啤酒业整合的时间线,从头部的几家公司股价中就能看出行业的发展轨迹。
周期的框架有了,我们不能一键即用。因为供、需、成本这些要素本身就不在一个空间和维度运行。三要素合体都非常具有爆发性,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但通常,通常情况下,三要素合力的时间非常短暂。多数时间我们面对的局面是供和需的矛盾,或供和成本,或需和成本的问题。
再举个例子,2021年新和成所在的维生素行业供应稳定和下游需求稳定,但成本受到上游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制约。2022年中至下半年,能源和成本下行,供应端仍然平稳,甚至行业巨头之一的巴斯夫受到地区冲突影响面临产能受阻的问题,行业出现价格上涨的趋势。这时供和成本的问题过度到了需求的矛盾。由于下游养殖业受到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维生素的需求不佳;导致行业涨价的趋势很快被需求端所抑制。类似的情况比较多,我们判断行业周期时,总会遇到几个要素所面临的问题,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切换到投资中,面对周期我们首先要抓的肯定是安全边际。周期的复杂程度有时难以观测和预判。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一个行业的运行时常叠加着不同周期。我们需要为自己的选择留有余地,即便选择错误也能够不受到大的伤害。无论产能出清、需求复苏还是成本缓解,周期回转都是从一个要素的改善开始的。如果行业超预期的经历了不景气周期,我们对要素的观察就要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和积极性。
投资总要面临时间成本和本金亏损,时间成本的损失总要好过本金亏损。反过来讲,时间成本的流失是回报不足所带来的。所以,在取和舍之间,我们的功课得做的足够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