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还在抚州,今日已经在南昌了。
在抚州临川,昨日夜里逛新建的彩虹桥时,夜色已浓,却发现桥面黑黑的,虽然有远处的霓虹带来看路的微光,但总归是不方便的。
看桥外隐约是可以看到有发光带的,这并不是一座无灯的桥,只是可能太费电了,抚州的财政看来也是吃紧的,这点电费看来是能省则省了。而与此相印证的则是,听某位亲戚的绩效已经有两个月没发了。街边的餐饮也差了很多,在桥边上建起的新楼,灯光寥寥。地产业的全面下行,对于抚州这个临川区来说,也是影响极大。
临川前些年也是在大搞基建,在房地产全国疯狂的大背景下,一下子就起了众多高楼,正如我自己老家县城,也是开动了公路与房地产建设的双引擎,看似一片繁荣的景象。
不过,目前似乎都有点急转直下。与此相反的,我却发现南昌有些不同。在去原来住的小区的路上,门口的那条路居然还在搞施工建设,此地离南昌原来的火车站不远,算是老城区的中心;而在这样的中心地带居然还在开挖修路,这是着实没有想到的。而一路行来,发现南昌的城区范围又扩大了不少,原来是一江两岸,现在也形成了以八一广场为核心的环线格局。南昌虽然贵为江西省会,也是号称英雄城,但是其对于周边江西地区的带动效应是比较弱的,相反,其周边的地区基本上毗邻着更为发达的省份,比如萍乡宜春临近湖南,特别是离长沙也不算远;而鹰潭上饶则靠近江浙;北边九江与湖北是一江之隔,而南面赣州则靠近广东,基本上以融入大湾区为主。这可能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形成了环江西经济圈,江西成了经济洼地。不过这个现象应该反过来解释,是因为周边任何一个省份都要比江西更为发达,所以,周边省份对于江西的近邻地区形成了虹吸效应,引发江西人才的外流。以我老家为例,在我们老家县城成了高速公路枢纽之后,离广州也只要四个小时,南下广东的人变得更多了,一般人通过高考考出去之后,基本上不会选择回老家。
南昌作为江西省会,对于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还不如上面所述的各个省份,于是也形成了作为省会城市,其所辖区与县基本上是偏少的,同时周边也没有较大城市之间形成协同效应,比如湖南有长株潭一体化,福建有厦彰泉三角,广东有珠三角,江浙沪也是三角。这些都形成了相对发达的城市群。
这次回来,感觉南昌也有了发展的势头,起码这个环线的城市格局初具雏形了,而老城区的改造应该是在进行中,虽然城市内部道路开挖对于居民生活造成了暂时的不便,但这样的建设工地存在,也算是如今少有的风景线了。
京九线开通之后,如今高铁也已经贯通,同时江西的高速网建设这些年明显在加速,以前作为交通的洼地,如今起码已经可以周边省份平起平坐了,也为后面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过江西的官场如今看起来,实在是一个短板,先后在江西官场出现了两次热闹的事件,其实就是例证。江西干部看起来真的需要励精图治,把江西的经济搞上去。江西中部崛起的口号喊了多年了,是到了兑现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