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在价先。
现在最受关注的两大市场,一是房市,一是股市。两者都存在着缩量的格局。成交量可以看成是市场是否健康的一个生命体征。
太低太少,就像是一个进气少出气多的人体,终归有点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之感。先要逐步恢复其机能,然后就不要做过多干预,当然如果之前干预过多,最好是一次性解除所有干预,放开放手让其恢复,身体就会很快复元。
经济体其实与人体有着共通之处,其内在机制要起作用,不能对其运行逻辑进行干预,让参与经济的各方主体,在划清楚权利边界之后,各自作为独立主体来进行决策,这样市场就会发挥其内在协调作用,进而就能迸发出活力。
如果说,上次在2020年,马云在陆家嘴的讲话,得罪了某些利益集团,进而引发一轮在舆论以及各个层面对于民营企业的打压,也使得众多的企业家开始噤若寒蝉,不敢发声,也不再发声,整个市场经济的氛围就有点急转直下。
现如今,看到刚刚在央视的对话节目中,罕见地看到了前首富钟睒睒接受了较长时间的专访:
“8月10日,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对话了农夫山泉董事长、总经理钟睒睒,节目时长一个小时。在节目中,钟睒睒回应了“农夫山泉可能会传给美国籍二代”、“首富只捐24000瓶”等一切传言,以及“被网络攻击”、“推出纯净水”等话题。”
这个专访能播出来,我觉得并不仅仅只是钟睒睒的辩白,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虽然有人说,要再次安抚民营企业家,以及鼓励大家继续创富,让马云再次在中央台或者某个正式场合露面,就会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但是这事操作起来更难一些,因为这里面一方面涉及到一些人脸面之事,另一方面,马云估计也不愿意再次这种带正式的公开露面。不过,钟睒睒出现在对话栏目,我觉得信号作用也已经足够了。
针对如今的中国,在中美极限对抗之下,在中国经济确实遇到问题之时,多方再次凝聚共识,是要把中国经济继续推入正确的轨道上来。而要恢复中国经济应有的活力,企业家发挥在市场经济中更大作用就非常有必要,而让企业家安心,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才会有活力。
两个市场,看起来都有点积重难返,但是在我看来,其实基本上都处于从极差到转好的前夜,虽然这个夜够黑,但是黑到极致之后,黎明必然到来。种种方面的迹象(以上就是典型的一个)已经在透露着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