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计划在10月12日上午10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届时财政部的相关负责人会就“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本次会议将重点讨论“逆周期调节力度”。那么什么是逆周期调节?如何调?
逆周期调节的定义
逆周期调节是政府利用政策工具和措施,根据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平缓经济波动,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财政政策是实现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
简单来说,逆周期调节就是政府根据经济的冷热状态,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手段来平衡经济波动,让经济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这就像是在经济过热时降温,在经济低迷时加热,让经济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温度。
经济低迷时放水,经济过热时再把水收回来。
财政政策有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财政政策。在经济低迷时采取的是积极财政政策。
常见的积极财政政策包括增加公共支出、降低税收、提供补贴、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实施社会福利计划等。
本次逆周期调节的主要实施方式
超长期特别国债
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一种政府债务工具,通常用于资助长期基础设施和重大战略项目,其特点是期限较长,有助于政府稳定和分散偿债压力。
2024年,中国政府发行了10000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截至7月底,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累计发行4180亿元。
专项债
专项债券是政府为资助特定公共项目或领域而发行的债务工具,旨在筹集资金以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000亿元,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
贴息政策
贴息政策是指政府为了降低借款成本、刺激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对某些贷款提供利息补贴的财政措施。
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中央财政将提供贷款贴息,降低融资成本。
税收政策
也就是政府通过减税或其他税收优惠,鼓励人们消费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逆周期调节的历史案例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发1000亿元财政债券,重点用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此外,还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银行资本金,以增强银行放贷能力。
此外还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包括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中国的经济指标有所改善。例如,1998年下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基建分项同比增长34.6%,较之前的19.9%有显著提升。同时,上市公司盈利在下半年也得到了修复,全年净利润中位数为3.17%。
1998年中国GDP增长率为7.8%,这一增长率是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后实现的,显示了政策的有效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逆周期调节
在这次危机中,许多国家采取了财政刺激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衰退。
例如,美国通过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包括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同时美联储实施了多轮量化宽松政策以降低利率并提供流动性支持。
中国政府实施了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这些投资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当然也带来房价暴涨的副作用,调节是否过度见仁见智)。
中国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逆周期调节
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包括增加财政支出、减税降费、提供企业贷款支持等,以稳定就业和促进经济恢复。
比如202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了全面降准,释放长期资金8000多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降低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