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也会破产?
国家破产是一个金融名词,2002年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其实并不是像个人或企业那样正式宣布破产,关门不干了。而是一种国家金融失信行为,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未能按照约定的条款,支付其外债的利息或本金,对外资产小于对外负债,即资不抵债的状况。
那么,什么原因会导致国家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处于一种极度萎缩的状态,通常会采取一些紧缩措施,如提高税收、削减政府支出等,以还清其债务。但这些措施可能会导致企业倒闭,失业率增加,国民收入减少,福利政策收紧,百姓的生活水平严重降低,甚至社会动乱。
英国真的濒临破产?
过去20多年间,冰岛、希腊、阿根廷等国都曾陷入国家破产的危机。2024年7月29日,英国政府发表了一则声明说,英国政府已经濒临支离破碎,财政出现了200亿英镑的赤字,而国家的财政收入远远比不上财政支出。虽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破产,但英国的财政危机是相当严重。
那么堂堂发达的大不列颠强国为什么沦落到这种地步了呢?
1、过去10年英国经济总体维持低增长,2022和2023年期间,单季经济增速多次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4年英国GDP增速为0.7%。
2、近年来,英国经历了高通胀,通胀飙升导致民众生活压力剧增,令英国经济不断承压。
3、为了应对疫情和其他社会问题,政府的公共支出大幅增加,导致财政赤字扩大。
4、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变化,特别是在脱欧后的经济调整中,影响了投资者信心。
当前财政困境令英国新政府面临两难局面。一方面,面对巨额财政亏空,政府需要增加税收、缩减开支,但这又将进一步推高英国民众和企业本已沉重的缴税负担。如果想从根本上缓解财政难题,英国政府需要采取减少税收、加大公共投资等措施,刺激经济增长,但这些措施前期开销大、回报周期长,当前已入不敷出的英国政府难以通过大幅举债在短期内筹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