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有什么用

2025年9月16日10:25:3414

今天我们学习“边际效用”

1、什么是边际效用

夏天的午后,顶着大太阳走进奶茶店,点一杯冰镇珍珠奶茶,第一口下去,茶香混着奶香在嘴里散开,整个人都清爽了 —— 这大概是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刻。

可要是贪心,喝完第一杯又点了第二杯,喝到一半就觉得腻了;再逼自己喝第三杯,甚至会觉得胃里胀得难受。

这看似平常的 “喝奶茶体验”,其实藏着经济学里的 “边际效用” 规律:一样东西带给你的满足感,会随着你拥有或消费它的数量增加而逐渐减少,到最后甚至可能变成负担。

先把专业词说得接地气些,“边际效用” 里的 “边际”,可以理解为 “最后一个” 或 “新增一个”;“效用” 就是 “满足感” 或 “有用性”。

合起来就是:每多拥有一个东西,它能给你带来的新增满足感会越来越低。

就像小时候过年,妈妈买的糖果,第一颗含在嘴里,甜得眼睛都眯起来;第二颗也还不错;吃到第五颗、第六颗,就觉得 “也就那样”;再吃下去,甚至会觉得甜得发苦 —— 不是糖果变难吃了,是每多吃一颗,它带来的 “甜滋滋的满足感” 在慢慢减少。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生活里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只是我们很少刻意去留意。

2、举个栗子

消费里的边际效用,最容易帮我们避开 “乱花钱” 的坑。

朋友小李是个 “口红控”,一开始买第一支大牌口红时,每天都想涂,出门前对着镜子选色号能开心半天;后来越买越多,抽屉里堆了几十支,新口红拆开用一两次就扔在一边,再看到新款,也没了当初的兴奋劲。

她自己也调侃:“现在买口红,就像完成任务,买完反而觉得空虚。” 这就是边际效用在 “作祟”:第一支口红带来的 “美丽满足感” 和 “新鲜感” 是最高的,后面每多买一支,新增的满足感就少一点,直到最后,买口红的行为本身已经带不来快乐,反而成了 “不必要的开销”。

老话说 “物以稀为贵”,其实也藏着边际效用的道理 —— 东西越稀缺,每多拥有一个,满足感越高;东西越泛滥,满足感自然就降下来了。

投资里的边际效用,也能帮我们理性做决策。

有人觉得 “钱越多越好”,于是拼命追求高收益,把所有本金都投进高风险的项目里。

可实际上,当资产从 10 万涨到 20 万时,带来的 “安全感” 和 “成就感” 非常强烈;从 20 万涨到 30 万,满足感也还不错;但当资产从 1000 万涨到 1010 万时,可能就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了 —— 因为每多赚 10 万,对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在不断降低,这就是 “财富的边际效用递减”。

反而,如果为了追求 “多赚 10 万”,冒太大风险,一旦亏损,带来的 “痛苦感” 会远超 “多赚 10 万” 的满足感。

就像巴菲特说的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其实也暗合边际效用的逻辑:分散投资,既能避免单一风险带来的巨大损失,也能让每一份投资带来的 “安心感” 更均衡,不至于因为某一笔投资的边际效用过低而盲目冒进。

3、懂边际效用让生活更 “精明”

买东西时,别被 “买一送一”“多买多优惠” 诱惑,先想想 “我真的需要这么多吗?多出来的部分能给我带来多少满足感?”

比如超市里的洗发水,大瓶装比小瓶装单价便宜,但如果家里已经有两瓶,再买大瓶装,可能放过期都用不完,反而浪费。

做规划时,别盲目 “追求数量”,比如报了一堆线上课程,结果因为 “学不过来”,大多只听了开头,不如集中精力学好一两门,反而能真正学到东西。

就像古人说 “少则得,多则惑”,边际效用告诉我们,有时候 “少而精” 比 “多而杂” 更能带来满足感。

说到底,边际效用不是教我们 “抠门” 或 “放弃追求”,而是让我们看懂 “满足感的真相”:生活里的幸福,往往不是 “拥有越多越好”,而是 “恰到好处”。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2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