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做市商?做市商对普通人的投资影响

2025年9月22日10:23:536

今天我们学习“做市商”

1、什么是做市商

小区门口的菜市场,王阿姨的蔬菜摊总能吸引不少人。早上她从菜农手里收新鲜蔬菜,中午傍晚卖给街坊,不管你是想买一把青菜,还是想把家里种的番茄卖掉,找她准没错。

她既当 “买家” 又当 “卖家”,自己赚点差价,还让大家不用费劲找对手方。

放在金融市场里,王阿姨这样的角色有个专业名:做市商。它不像基金经理那样常上热搜,却是市场的 “隐形润滑剂”。

没有它,你想买股票可能挂单半天没人接,想卖债券更是难寻下家,交易得活活憋成 “慢性子”。

核心就一个 ——“提供流动性”。咱们平时买股票,打开软件点 “买入”,瞬间就能成交,以为是和另一个散户在交易,其实很多时候是在和做市商打交道。

比如某只中小盘股,每天交易不活跃,要是没有做市商,你想卖 1000 股,可能得挂单好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都没人买;

而做市商就像王阿姨囤菜一样,会提前在手里备点这只股票,你一卖,它就先买下来 “囤着”,等后面有人想买,再卖给对方。

这样一来,你不用等 “对手方”,随时能成交,市场也不会因为没人交易而冷清。

就像便利店,你凌晨想买瓶水不用等超市开门,它 24 小时备着货,做市商就是金融市场的 “便利店”,交易时间里随时等着帮你撮合买卖。

2、做市商赚钱的逻辑

和王阿姨卖菜差不多,靠 “买卖价差”。

王阿姨收菜时给菜农 1 块钱一斤,卖给街坊 1 块 2,这 2 毛钱就是她的 “价差收益”;做市商也一样,比如某只股票,它报的 “买价” 是 10 元(你卖给它的价格),“卖价” 是 10.02 元(你从它那买的价格),这 0.02 元的差价,就是它的利润。

别觉得这差价小,积少成多很可观,比如每天有 10 万笔交易通过它完成,每笔赚 0.02 元,一天就能赚 2000 元。

但这钱也不是白赚的,做市商得承担 “库存风险”:比如它刚以 10 元买了 1 万股股票,结果这只股票突然跌到 9.8 元,手里的货一下就 “贬值” 了,要是没人买,就得自己扛亏损。

就像王阿姨囤了一堆青菜,突然降温大家不爱吃绿叶菜,菜烂在手里,只能自己认亏 —— 做市商赚的是 “稳差价”,扛的是 “资产贬值风险”,这买卖没看起来那么轻松。

股票再怎么不活跃,每天总有几笔交易,可债券不一样,比如某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可能半个月都没人买卖,要是你急着用钱想把债券卖掉,没做市商根本没人接。

这时候做市商就得上场:银行或券商作为做市商,会主动报出 “买入价” 和 “卖出价”,你想卖,它就按买入价收;你想买,它就按卖出价卖。

去年有个朋友手里有 10 万某国企债券,急着用钱想变现,找了好几家机构都没人要,最后还是通过做市商(某券商)才卖掉,虽然比面值少赚了几百块,但好歹及时拿到了钱。

他后来感慨:“以前以为债券能随时卖,没想到没做市商,它就是张‘纸’,想变现都没门路。”

这就是做市商的价值 —— 对那些 “冷门” 资产,它是唯一的 “接盘侠”,让资产能 “活” 起来。

3、做市商对普通人的投资影响

你买的基金,里面持有的债券要调仓,得靠做市商帮忙买卖;你定投的指数基金,每天申购赎回背后,也有做市商在维持成分股的流动性。

要是没有做市商,基金经理想卖债券调仓,可能得等好几天,耽误了行情;你想赎回基金,也可能因为基金手里的资产卖不出去,导致赎回变慢。

老话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市场的 “流水” 就是流动性,做市商就是往水里 “加水” 的人,让资金能顺畅流动,你的投资才能 “活” 起来。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不用记住它的复杂规则,只要知道:你买卖金融资产时能 “秒成交”,背后大概率有做市商在帮忙;看到交易软件上的 “买一价”“卖一价”,那就是做市商报的价格,差价是它应得的服务费。

理解了做市商,你会更懂市场的运作 —— 不是所有交易都靠 “供需自发匹配”,有些时候,得有个 “中间人” 搭把手,交易才能顺畅。

毕竟,不管是菜市场还是金融市场,大家都想 “想买就买、想卖就卖”,而做市商,就是帮你实现这个需求的 “贴心人”。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