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习“网格交易”
1、什么是网格交易
同事小王最近总被追问 “在哪偷偷赚了钱”。他每天朝九晚五,没时间盯盘,却靠一只沪深 300 基金半年赚了 8%,比天天看 K 线的老张还多。
直到小王拿出手机 APP 截图,大家才发现秘诀:他设了个 “网格交易”,涨了自动卖,跌了自动买,不用费脑子,跟超市促销时 “囤鸡蛋” 似的,到点就动手。
这 “网格交易” 看着玄乎,其实就是给投资装了个 “自动导航”,不用你手动掌舵,到预设的 “红绿灯” 就自动换挡,特别适合没时间、怕麻烦的普通人。
先把网格交易的底说透:核心是 “划定区间、涨卖跌买、机械执行”。
简单说,你先给某只基金或股票定个价格范围,比如 “2.5 元到 3.5 元”,再把这个区间分成几格(比如 5 格),每跌一定幅度就买一笔,每涨一定幅度就卖一笔。
就像你给家里的鸡蛋定了个 “囤货规则”:5 元一斤时买 10 斤,涨到 6 元就卖 5 斤,跌到 4 元再买 10 斤。
不管市场怎么波动,都按提前定好的规矩来,不被情绪左右。
小王选的沪深 300 基金,就是设了 2.8 元到 3.8 元的区间,每跌 0.2 元买 1000 元,每涨 0.2 元卖 1000 元,半年下来,光吃波动的差价就赚了不少。
2、举个栗子
去年 3 月,基金跌到 2.8 元,小王的 APP 自动买了 1000 元;4 月跌到 2.6 元,又自动补了 1000 元;5 月反弹到 2.8 元,自动卖了 1000 元;6 月涨到 3 元,再卖 1000 元…… 就这样 “跌买涨卖”,到 9 月时,他手里的基金份额比年初多了 20%,平均成本还从 3 元降到了 2.7 元。
小王说:“以前总纠结‘现在买还是等跌’,设了网格后,APP 比我还‘自律’,到点就操作,不用我瞎琢磨。”
这就像给植物浇水装了定时器,到点就喷水,不用记着 “今天浇没浇”,既省心又不会出错。
但别以为网格交易是 “稳赚不赔的神器”,它的 “软肋” 在 “单边行情”。
要是市场一路涨,突破你设的最高区间,比如小王的基金涨到 4 元,超过 3.8 元的上限,网格就会 “踏空”。手里的份额早就卖光了,只能看着股价涨,没机会再买。
要是市场一路跌,跌破最低区间,比如跌到 2.4 元,低于 2.8 元的下限,网格就会 “套牢”。手里的钱全买成了基金,还在跌,只能等着反弹。
去年有个读者给某科技股设网格,结果赶上行业暴跌,股价从 50 元跌到 30 元,跌破他设的 35 元下限,最后套了 30%,他吐槽:“网格像个‘不会刹车的车’,跌穿了还在买,最后钱都套进去了。”
这就像囤鸡蛋时没算到 “鸡蛋价格一路跌到 3 元”,你还在 4 元时囤了一堆,结果越囤越亏。
网格交易最适合 “震荡市” 和 “没时间盯盘的人”。
比如 A 股每年总有几个月在 3000 点上下晃悠,不涨也不跌,这时候网格交易就能 “吃波动”,赚点差价。
要是遇到 2020 年那种一路涨的牛市,或者 2022 年那种一路跌的熊市,网格就不如 “长期持有” 或 “空仓” 管用。
像小王这样的上班族,每天要写报告、开例会,根本没时间看盘,网格交易刚好帮他 “自动赚钱”,不用占用工作时间。这就像上班族用 “自动定投” 攒钱,网格是 “进阶版定投”,不仅能攒份额,还能赚波动的钱。
普通人玩网格交易,得记住两个 “笨规矩”:选对标的、设好区间。
选对标的:标的不能选 “妖股” 或 “垃圾基金”,得选波动稳、不会突然退市的,比如沪深 300、中证 500 这类指数基金,或者茅台、宁德时代这种大盘股 。就像囤鸡蛋要选 “新鲜、不易坏” 的,选标的也要选 “稳、不容易暴雷” 的。
设好区间:区间也不能乱设,得看这只标的过去几年的价格范围,比如某基金过去三年都在 2.5 元到 3.5 元晃,就别设成 2 元到 4 元,不然要么踏空要么套牢。
彼得・林奇说过 “不做研究就投资,如同不看牌就打牌”,网格交易也得先研究标的,不能瞎设规则。
3、说到底
说到底,网格交易不是 “打败市场的法宝”,是 “适配普通人的工具”。
它像个 “细心的管家”,帮你打理闲钱,不用你操心。
也像个 “守规矩的司机”,到点就停,不会乱开。
对咱们成年人来说,投资不是 “比谁赚得多”,是 “比谁更省心、更稳”。
要是你没时间盯盘,又怕追涨杀跌,不妨试试网格交易,给投资装个 “自动导航”,让钱自己慢慢赚。
毕竟,能不费脑子还能赚钱的办法,才是适合大多数人的好办法。
[网格交易]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