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搭便车是什么意思(搭便车经济学)

2022年9月2日14:41:011,458

搭便车(free ride)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很出名的词。这个词用来描述那种类似搭便车——即不付费而享用产品或服务的现象,这个现象在现实中不少见。

比如吃饭时有些餐馆会有民间歌手过来,问你要不要点一首歌,你点了一首,付了钱,而旁边吃饭的食客也可以免费听他高歌一曲。这是搭便车。

奇怪的是,爱奇艺这家视频网站是允许一个会员账号在两台播放设备上播放,而不是规定只能在一处播放,也就是爱奇艺居然是鼓励一次“搭便车”的行为的。这背后又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深入调查分析,目前不知为何。

搭便车的存在,导致收费困难,主要源于有些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一些容易被共用的产品或服务,比如在一座空旷之处举办音乐会,如果不设置围栏,所有人都能过来听,那么举办这场音乐会的主办方就很难弥补成本,因为没有围栏,所有人都会选择搭主办方的便车;反之,如果设置围栏搞一个门,门口检票收费,便可以成功地将搭便车者隔离。

经济学大家萨缪尔森发明了“public goods”来描述此类产品,中文直译过来为“公共物品”,不知所云,让人以为是必须要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其实是没有抓住此类物品的真正特点。此类物品,比如前面所举例中情况,主要是因为收费困难而导致搭便车大量出现,他们的特点是易为共用,或者说可以由多人同时用,一人使用不影响他人使用,所以译为“共用品”显然更为贴切。

公共物品容易让人误解,是因为一旦某物品界定为公共物品,似乎大家就默认此物品就应该由政府提供,但是我们想深一层,如果这些共用品要由政府提供,政府提供显然是要花钱的,而政府本身又不是一个盈利机构,钱从何来?还不是要从纳税人头上来。这显然就违背了“谁花钱,谁享用”的原则,在此物品的供应与需求上就难以匹配,进而产生无效率或产生浪费。

搭便车引发的收费困难是需要解决的。现实当中,我们往往对于这种收费困难的物品扣上一个“公共物品”的帽子,然后要求政府提供。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对于此类共用品,有关的提供此类物品的企业早就找到了解决之道。张五常的《蜜蜂的神话》一文正是通过实地调查验证了这一点,现实世界所谓的外部性引发的搭便车现象并不存在,一切都标好了价码,蜂农与果农之间的合约安排细致入微,根本不存在什么需要政府抽税或发放补贴的操作。

即使是经济学者历来关注的灯塔,现实当中也是有私人建造并提供灯塔服务,并不一定由政府提供。而从英国的灯塔建造史来看,在1610-1675这六十几年间,代表政府的领港公会一个新灯塔也没有建造,而同期之内,私人投资却建了十个灯塔。私人的投资者向政府申请特权,然后灯塔建成之后,由海关公务员出任的代理人代理收费,这些私人灯塔并没有收费的困难。经济学者对于灯塔描述收费困难只是他们的想象。

总结一下,将public goods翻译成“公共品”是一种直译,这种直译很容易让人产生误导,以为这种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其实翻译成“共用品”才更加合理。正是这种共用性导致了大量的“搭便车”行为。其实任何物品都兼具共用与私用的特征,只不过现实当中有些物品因为其主要特征只能私用,因而没有收费的困难,所以让人误以为可以由市场提供,其实物品的共用性如果可以通过隔离或其他手段实现收费,这样的具有明显共用特征的物品也可以由私人提供,因为收费并不困难。至于现实当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共用品,如灯塔,现实当中也不全由政府提供,私人提供是历史记录的事实。政府只要提供收费许可,建造大可由私人投资。其实在中国大地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正是盈亏自负的公司负责建造,而这些公司往往是国家控股的,是方便在涉及到地役权时便于谈判处理而已。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