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聊聊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很多人会觉得,管它投资还是投机,能赚钱,投机又如何,赚不了钱,谁还搞投资。
确实,我们无需对投资或投机进行道德评判,因为绝大多数人目的只有一个:赚钱。但是,这不代表理性地区分投资与投机没有意义。相反,我认为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究竟是在投资还是投机,是我们希望通过资产配置跑赢通胀、实现财富稳健增值的关键一步。如果连这个你都区分不出来,你说你理财收益率有多好,至少我是很难相信的。
不过,想区分它们确实很难。很多人一般会认为长期的就是投资,短期的就是投机。
也有人认为,风险高的就是投机,风险低的就是投资。
还有些人,认为赚了就是投资,亏了就是投机。
可见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这里我来和大家说说我的看法。我认为区别投资和投机,有四大特征,如果这四大特征都满足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楚地区分投资和投机。
1、区别投资和投机的四大特征
第一,投机是买卖自己不明白的东西,而投资则对自己买卖的东西有足够的了解。
比如对贵州茅台这一支股票,是不是所有买卖该股票的人都在投资,或者都在投机呢?答案取决于你为什么买卖这支股票。
如果你对这家上市公司没什么了解,纯粹跟风或者听小道消息瞎买,或者自以为很懂,但其实掌握的信息不是过时的就是已经被市场消化了的,并没有什么超额认知,那么这种行为就可以被称为投机。
但是,如果你对这家公司有细致的、超过市场一般水平的研究;或者做足了功课,有清晰的决策依据,那么这种行为就可以归入投资了。
你会发现,即使是买卖同一支股票,也要根据做出决策的原因来判断是投机还是投资。相同的逻辑也可以用于买房以及交易其他一切资产。
这里插一句,是否做足功课、是否有清晰决策依据,这是一个主观的事情,可能很多投机的人也认为自己已经做足了功课、有充分的理由买入。但是,只要我们在投资之前,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投机行为。
这些问题我之前分享过买股票前要问的四个问题,它们分别是:
1、如果这只股票/基金跌了50%,我能接受么?我会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2、我为什么要买这个公司而不买茅台?(仅举例)
3、当我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别忘了同样有一个人正在卖出它,那么我比起对方多知道什么呢?我超越市场认知的地方在哪里呢?
4、再伟大的公司/基金经理也会出现错误,那么这家公司/基金经理犯什么样的错误是我可以接受的呢?犯什么样的错误是不能接受,必须立刻清仓的?
第二,投机往往是零和或负和博弈,而投资则是正和博弈。
用这个标准,你可以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将投机和投资区分开来。比如你和三个朋友坐下来打麻将,这个游戏是零和的——也就是说,输的人输的钱,和赢的人赢的钱加起来是零。如果每个人还要出茶水钱的话,这甚至是一个负和博弈。你会发现,在整个过程中,本身并没有发生财富的创造,而只发生了财富的转移。
同理,去澳门赌博也是赌客和赌场之间的零和博弈。
用这个标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持有公司股票和债券是投资行为。
如果成为一个公司的股东,那么就有权利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其中包括了股息+公司价值增长带来的股票增值)。
如果拥有债券,那么就有权利获得利息。如果拥有房产,那么就有权利获得房租收入。这些经济现象都是正和,而非零和。因此可以被归入投资的范畴。
第三,投机往往演变成All-in一把梭式的赌博,而投资则始终坚持分散配置。
投机者不管盈亏,会进一步对投机上瘾。如果你通过投机赚了一些钱,会想赚到更多;如果你在投机中亏了钱,也会更急迫的想让自己翻本,因为投机本质上能够成功靠的是运气,而把宝都押在运气上,会诱使你动用越来越多的资金。这也是那些在赌场里面的赌客可以一晚上输掉全部身家的原因所在。
但在投资中,分散配置会成为你主要的原则。由于任何一类资产的价格始终是围绕价值在进行波动。因此,如果一类资产已经让你赚了很多钱,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开始思考是否需要减配、何时减配的问题。如果一类资产已经让你亏了很多钱,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去仔细的研究,这个资产下跌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内在价值没有变化,仅仅只是市场情绪导致价格的下跌,那么这个时候可能就是加配的机会。
第四,投机看短期,而投资靠长期。
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持有一支股票至少十年,那么你就没必要去持有它哪怕十分钟。为什么巴菲特认为,投资需要有比较长的时间才能产生价值呢?
如果研究一下中国的A股市场,你会发现,从1990年以来,A股市场扣除通胀后给予投资者的实际年回报率。如果持有周期只有一年,那么最可能的结果是大喜或者大悲(有可能大赚150%,也有可能大亏67%)。但是如果将投资期限拉长,投资回报的随机范围会大大缩小。截至2021年底,以万得全A指数进行回测,任何10年的A股股市年回报在1.6%到21.88%之间,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什么时间买入的,只要持有达到10年,可以说几乎都不会亏钱。这就是为什么投资靠长期的原因。
2、人们如此热衷投机的原因
既然投资看上去是一种很稳当的方法,那为什么又有如此多的人热衷于投机呢?下面是我想到的几点原因,我觉得这几点原因可能广泛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第一,是因为大多数人只看短期结果。而从短期来看,投机不一定亏钱,投资却不一定赚钱。
这也是很多只注重短期收益的人,会把投机和投资混淆起来的原因。但除了看到是否赚钱的结果之外,我们还需要看到,这背后是什么规律在起作用。
投机和投资,其实当中都含有运气的成分,也就是成功的概率。很多人热衷于投机,就是因为运气好的时候,还真能赚上一笔。但是如果你仔细思考这件事,会发现,投机就好像翻硬币赌钱一样,一两次可能会有盈利,但长期来看是一定赚不到钱的。为什么?因为投机纯粹靠的是运气,一两次的输赢可以靠运气,但长期来看输赢一定会回归大数定律。所以投机的盈利在长期看才不具有可持续性。而投资则让运气的因素占的更小,让其他因素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从长期来看,投机一定亏钱,而投资却一定赚钱的原因。
第二,人类天生喜欢赌博带来的刺激感,而这种刺激感会让人上瘾。
大量研究表明,在冒了风险之后获得胜利的感觉,给人以相当的快感。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控制不当,赌博可能会上瘾的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预测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或者A股指数涨跌并从中交易获利的快感,和在拉斯维加斯或者澳门豪赌一夜赢上一把,获得的快感是类似的。
第三,大多数人都受到“过度自信”的影响。
过度自信偏见是指人们习惯性过高估计自己是那个幸运儿的概率。
比如,国外的一项经典统计调查就发现,68%的律师都强烈的认为自己的官司会赢;90%的斯坦福大学MBA学生都认为自己比同学们更聪明。
在2015年3月到6月,股市最疯狂的时候,很多人虽然已经意识到股市已经被高估,可能要见顶了,但是他们依然不愿意离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在股市开始下跌时及时止盈,实现成功逃顶。在内心里面,他们明显更偏向于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幸运女神会站在他这一边。但现实却狠狠地给了这群人一个响亮的巴掌。
3、启示
第一,投机并不是个贬义词,因为投机是走向投资的起点。
那种洞若观火,能摸索到投资规律的大牛,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回顾中外投资大师们的人生履历,会发现,无脑的投机在初期甚至是必然的,你必须要经历逐步熟悉、摸索、失败、再失败,反思、重来的过程。才会引发对投资规律的思考。所以说,无脑投机是一个起点,是建立正确投资思维的药引子。
第二,适当的条件下,投机行为可以被转化为投资行为。
比如炒股票,大部分散户在信息不全,研究不够的前提下买卖股票,显然是“瞎买”,这就是典型的投机。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买卖股票的个体都在投机。
这个逻辑甚至可以扩展到赌博领域。如果一个人有一套系统,可以持续不断的在赌博中占得先机,在和别人对弈时有概率上的明显优势,那么对于他来说,赌博的投机性就要小很多,投资性就会大很多。
第三,弄清楚自己是在投机还是投资,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大部分投资者面临的问题是:其实自己在投机,却误以为自己在投资。由于这种误解,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非常严重,因此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迈向了投资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