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创电子股票还能继续持有吗(对联创电子的初步思考)

2023年2月15日15:18:15495

在22年12月26日的《聊下奥比中光》中提到,“我判断明年有一类投资机会是,原主业受益于疫后复苏,新业务也有一些看点,而股价没有对这些预期进行充分定价。例如,长光华芯、奥比中光、隆利科技、中科微至、三利谱、顺络电子和联创电子等股票都属于此类。”

截止目前,今年表现最好的奥比中光涨45%,长光华芯涨38%,三利谱涨35%,联创电子、中科微至和顺络电子表现落后。当时把联创电子排在最后,是听别人讲逻辑感觉还行,但对它并不熟悉。最近一周才开始密集看资料,因为需要储备一些备选标的。正好在高铁上也没什么事,记录下自己的初步思考。

联创电子的优缺点都比较明显。公司可以分为4大块业务,一是车载镜头及模组业务,处于高速增长期,这是公司最核心的亮点。二是高清广角镜头及模组业务,保持平稳增长。三是手机镜头及模组、手机触控显示、集成电路加工、智能终端等业务,这些业务处于收缩状态,业绩表现一般,甚至是拖累项,2022年预计亏损1.3亿左右。四是机器视觉和AR/VR等新业务。

公司15年通过车规,16年进入特斯拉供应链、17年开始量产;18-19年通过方案商Mobileye的EyeQ4-EyeQ6认证。后来也陆续切入蔚来和比亚迪供应链。目前公司是蔚来的独供,比亚迪模组的二供和镜头的一供,预期今年也会成为特斯拉镜头的一供,海外未来一两年内还是以镜头形式供货。

从公司产能规划看,合肥二期21年10月开始投资建设,规划的年产能是5000万颗车载镜头和5000万颗车载模组,年产值超100亿。预计23年3月开始投产,25年达到满产。满产后总产能是8000万颗车载镜头和6000万颗模组。按镜头均价25元、模组均价单价200元估算,对应的年产值是125亿。整个市场规模247亿美元,足以消化这些产能。

联创是15年12月借壳上市,21年12月最高市值达到274亿,当时汽车智能化处在风口上,市场往远期展望炒作联创合肥二期车载镜头和模组达产后的预期。21年公司车载收入只有2亿,靠炒预期都能达到274亿市值。22年8亿收入,最大客户蔚来两次停产,正常能达到10亿;预计23年15-20亿收入。现在开始进入业绩释放期,反而只有151亿市值。我猜两年内有机会看到300亿+,等市场根据规划产能按计算器时还会涨到更高。而且联创的市场关注度高,涨起来会比较快;如果23Q4或24Q4业绩正常,预计2个季度内就能兑现完,适合提前布局。

我认为公司当前市值并没有充分定价车载业务的成长性。车载摄像头的数量增加和像素升级是大势所趋,单车价值量会逐步往上走,行业增速可以达到20%+。比亚迪22年量较小、未来2年处于快速放量阶段;特斯拉从200万像素升级到500万像素后,公司将取代亚洲光学成为一供;公司还在导入极氪、上汽和零跑等新客户。综上考虑,公司车载业务未来两年CAGR有望达到50%+。审慎参考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目标,23-24年车载收入分别为12亿、18亿,净利润率15%,24年净利润2.7亿。考虑成长空间和高增速给50倍PE,车载业务可以支撑135亿市值。高清广角24年收入10亿,净利润率20%,净利润2亿;给15-20倍PE,对应30-40亿市值。两块业务合计165-175亿市值。

联创21-22年都是前三季度利润正常,到Q4传统业务搞财务计提、发生业绩暴雷,与公司管理和投关瑕疵及整体宏观环境有关。这也是市场的最主要担心,但影响业绩和股价的核心矛盾还是车载业务爆发情况。公司触控显示的毛利率不到5%,去年有些子公司经营很差、破产后计提全额减值,这块业务未来准备剥离出去。在触控显示业务剥离后,这些业务可能最差拖累千万级的亏损。以前车载业务的体量小,其他业务财务计提和亏损的影响很大。随着车载业务的收入和利润规模越来越大,其他业务的负面影响也会逐步被弱化。

从历史股价走势看,联创的股价底部逐步往上抬,核心原因是,公司车载业务确实在持续兑现,市场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所以每次跌下来都有人等着买入,尽管22年业绩不及预期,今年股价也跟随市场反弹。21年底曾总新任董事长,22年实施股权激励(员工覆盖面大约5%),也有一定的业绩和股价诉求。再结合疫后复苏的大环境,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概率也会降低。即使23年Q4业绩再次暴雷,我估计最低也就调整到11块附近,对应120亿市值。从分部估值法的角度相当于,车载业务1.8亿利润、给50倍PE;高清广角2亿利润,给15倍PE。

以上是一些粗略的想法,看联创的时间还比较短,希望能多多听到各种反面意见。看我的结论和论据有哪些疏漏?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20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