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但什么是错,如何判定错了,是前提。如果有标准答案,当然很容易判断。正如做有标准答案的试卷,一对照标准答案,自然就知道对了还是错了。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这是以抓住老鼠作为了判断标准。看起来标准是比较简单的。
但问题是有些情况下没有标准答案,甚至连参考答案都没有,那该如何判定对错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即这句话是将实践作为判断对错的标准;不过,什么是实践呢?在我看来,无非是指人参与其中的事实。但是一旦人参与其中,事实往往不是那么容易弄清楚,黑泽明拍的电影《罗生门》讲述的正是这样的困难,这部影片成为经典,以至于后来我们把这种事实缠绕不清的情况称为罗生门。
人们在描述发生的事情往往会受到自身立场和利益的左右,所以有时候事实究竟是什么,真相究竟是什么,也可能是一团迷雾。
不过,此时我们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也即如果我们能从人性的角度看穿讲述者所持的立场,或者是其利益点或关注点,就比较容易从屁股决定脑袋的规律中找到更加合理的真相,而非只是听其一面之词。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实在是至理名言,事实通过调查以及相关的对照验证,终会浮出水面,如同沉冤者终会昭雪一样,伽利略的蒙冤三百年后终于被拨乱反正,真正的光辉是掩盖不住的。
面对事实(已经发生的结果),我们也可以有两种态度:一是拒绝承认,死不悔改;一是低下头来,勇于改正,最终便是纠错,从中吸取教训,也就此积累了经验,进而获得知识的增长。纠错之后的成长就成为必然结果。
不过,现实当中,有些错误并不是自己承担,有些错误的后果可能需要隔一段时间才会显露出来,这些都给纠错带来困难。自己做错事,其后果又无需你承担,这是很麻烦的事情,会带来无法纠错,也就很难避免再次犯错。这就是某些长期政策有可能的困境。
相反,如果是考市场之试,你一旦出错,最终就是亏钱,而这种伤身入肉,自然就会时刻提醒你要去纠正错误,要去吸取教训。而你不纠错的结果就是被市场自然淘汰了。
判定错误是一种能力,特别是在判定是不是错比较困难的时候;纠正错误则需要勇气,不二过是一种能力,知错能改,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