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的开山鼻祖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他提出了价值投资理念。在这个理论原则出现之前,人们做投资都是没有规则的买卖,一切活动都是情绪影响下的交易。投资只是头脑风暴下,冷静与冲动的博弈,投资成功率可想而知。
价值投资是关注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安全边际和市场先生等。
每个产品都有它的价值,从古代的物与物交换,到后来货币出现后,用货币衡量物品的价值。
价值是一种内在的表现形式,它是衡量人们需求的标准。
如何把这种内在的价值,用一种看的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呢?
答案是: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针对不同的情况,价格也有所不同。
这就好比主人和小狗的关系。我们把价值比作主人,把小狗比作价格。主人带着小狗出去溜一圈,主人在前面走着,小狗有时跑到主人前面,有时又落后主人,有时和主人齐头并进。但是当主人到家时,小狗也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价格上涨或是下跌,它总会回归它的价值。
再举例说明:大家都有买西瓜的经历!一个西瓜在春天刚上市的时候买,价格就高,这时可能几块钱一斤。同样的西瓜,到了夏天,大批都拥上市时,这时价格就低,这时就几毛一斤。同样的西瓜,在不同时期,它的价格是截然不同的。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对投资又有什么用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
首先,价格的波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市场行情,国家调控,人们的购买欲望,供求关系等。
物以稀为贵,通常稀有的东西,价格就高。比如文物,这时我们说他有收藏价值,市场上很难买到,所以它的价格就高。
当出现供求不平衡的时候,价格和价值也是不相匹配。比如当供大于求时,这时市场商品充足,出现过剩局面。此时,人们的选择余地大,可以很容易的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当供小于求时,市场商品出现短缺,不能及时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时会出现人们对商品的哄抢,可能会导致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价值。
国家调控对商品的价格也会有影响,比如当下的房地产。国家宏观调控,房价不能增长过快,不然泡沫严重,对房地产市场不利。合理的房价(很难)是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的重要标志。
其次,价格和价值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形式。
我们经常会听到,今天股票的价格涨了,明天股票的价格跌了,这个股价的上涨和下跌在价格上表现出来。
人们所谓的炒股,也许炒的是价格。
我们来分析一下: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规模变大,企业的市值增加,企业还在扩大规模。它会利用盈利来扩大规模,另一方面,企业法人通过把公司上市来做大,做强企业。公司发行股票,有股票代码。公司每年通过财报来公布企业的经营情况,特别是财务状况,一个企业的发展就展现在人们面前。
普通投资者,没有开办公司的实力,那怎么才能参与企业发展呢?答案就是购买这个公司的股票,做一个场外的持股人,享受企业发展带给他们的收益。
普通投资人在购买股票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购买股票的价格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些因素包括经济的运行周期,国家政策,市场导向,还有参与购买者的情绪,我们把它比作是市场先生。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价格各价值不同步,从而使投资陷入一种迷茫的状况。
比如,当市场经济处于上行周期,国家的GDP增长迅速。市场上参与购买股票的人的热情高涨,这时商品的价格就会被抬高。人们短期来看是可以很轻松的赚到钱,但是随着经济的平稳发展,市场参与者的情绪的稳定,市场上商品回归到它原有的价值,这时价格就会急剧下降。当挣钱后,股民的贪婪会导致他们往市场注入大量资金。随着市场的下跌,当时买到山顶,也就是买贵了,资金就会背套牢,赔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国家经济放缓。市场上参与者情绪低落,他们忧心忡忡,恐惧心理占据上风,他们对国家的未来不看好,此时把以前投入的资金从市场撤出,导致市场资金大量缺口,由于缺乏资金,企业发展艰难,所以股票价格下跌,随着资金的不断撤出,这种下跌越来越严重。有时会导致金融危机或是股市大崩盘。这时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比较便宜,价格低于价值。
经济不可能是一直这样持续下去,所以当经济抬头,人们对国家未来重拾信心时,企业的股票价格又恢复到它本来的价值。如果当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便宜时做投资这时就可以挣到钱。
价值投资的理念就是:购买优秀公司的股票,在估值低的时候买入,买的便宜,加耐心持有,随着企业的发展,盈利的可能性就大了。价值投资最忌讳的是买贵了,一件好的商品如果买贵了,我们很难从它身上赚到钱。
比如一个西瓜价值1元钱,你6毛买入,等待上涨,可以赚到钱。如果还是1元西瓜,你1.5元买,随着价值的归位,就会赔钱。
资本市场用市盈率和市净率来评价股票的价格和公司的盈利和资产之间的关系。市盈率等于股票总价除以盈利。公司的盈利稳定,不会出现短期的上涨或下跌,但是股票价格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当公司的市盈率达到几十倍时,这时价格被抬高,投资风险高。市净率等于股票总价除以公司的净资产。当公司的市净率控制在1左右时,这时股票的价格比较合理,适合投资。当市净率达5以上时,这时公司的股票价格过高,投资风险大。
价值投资的理念在于:当价格低于价值时,是投资的最好时机。
除了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外,我们还要关注安全边际,就是购买商品时得留出一定阈值范围。
比如投资大咖银行螺丝钉在制作股价的估值表时,就留出一定的安全边际,这样投资时,风险就降低了。
举例来说,买价值1元钱的西瓜,如果0.9-1毛元买,购买后随着市场行情和商品价格的波动,有可能挣不到钱。如果我们留出一定的边际,0.5-0.7元钱购买,这时购买价格相对价值就比较便宜。即使商品在0.7元钱的基础上继续下跌10%,我们在买的便宜的情况下,也得耐心等待,等待未来上涨。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上涨下跌是正常事,只要留足安全边际,挣钱只是时间问题。
价值投资时还要关注市场先生这个因素。市场先生就是人们刻画出一种代表人们情绪的人物。市场先生情绪喜怒哀乐,变化无常。这也说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上涨下跌是一种正常事。
价值投资是让我们客观对待市场先生的情绪,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晴雨表,是投资的参考。但是不能受到市场先生情绪的摆布。
市场先生情绪高涨时,这时市场买卖火爆,人们参与市场积极性高,价格被抬高,投资风险大。市场先生情绪消沉时,它给出一个比较低的价格,这时市场参与者情绪也低沉,但是,这时恰似是投资最好的时机。
价值投资者不应该被市场先生的情绪左右,要看投资公司的价值,投资一个长期盈利,基本面良好的企业。不是在市场先生情绪得影响下,做出的主观判断,企业的发展不受到参与者情绪的影响,它只能在情绪的影响下出现短期的上涨或下跌,长期是发展的。
价值投资者也会利用市场先生的喜怒无常的变化,来判断购买的时机。比如在市场先生情绪低落时,股价相对较低,这时在市场上可以找到低估品种。如果市场先生情绪高涨时,证明股价较高,不宜于投资。所以价值投资者应该利用市场先生这个晴雨表,进行投资,这样投资是有效的!
明白了价值投资的理念: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安全边际和市场先生后,有时还是不能做好投资,投资还会亏损!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是:人的恐惧和贪婪的情绪以及缺乏耐性。
学习价值投资可以通过读大师的书来获得,但是具体到拿着资金真的试水资本市场时,面对市场的上涨和下跌,面对着盈利和亏损的状况。投资人因为情绪的影响,就坐不住了。
投资的收益不是投资后而定的,是买入时已经决定了。这也就是说,当我们购买一种产品时,得分析它的投资价值,清楚投资公司的运营状况,买的便宜,只要公司基本面不恶化,即使是短期的下跌,也不要割肉卖出。面对短期的下跌时,也不要怀疑购买产品的增值率,更不要是不是指责某基金经理是骗子,只要能拿的住,在买的便宜后,它一定会涨回来,并且比原来的还高。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经济不景气,下跌比较厉害时。一种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不去打开账户,甚至把账户卸载,每个月看一次,或是当定投日时看一看。
股神巴菲特和一些其他的投资大师一样,他们没有时常关注自己的账户,抱着长久持有的想法,做长线投资。巴菲特选股时不用电脑,它不去看什么股评家还有经济学家的评论,也不关注市场的上涨下跌,他们做的就是关注企业基本面情况,只要基本面不恶化,企业长期盈利,他们会长期持有一个股票,不会轻易卖出。他们对短期的上涨,或是下跌,盈利或是亏损不感兴趣,他们关注的是这个股票十年,二十年或是更长时间,给他们创造的价值。
普通投资者没有这么长的发展眼光。他们看到购买的品种涨了不少,比如30%了,他们想到的就是落袋为安,万一又跌了,不就白忙活了吗?他们还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觉得自己这样是很明智的。如果是低估购买的优质资产,而且盈利稳定,盈利增长较快,如果卖出,这就是把一个优质的资产拱手相送了。等待下一次投资可能会耽搁时间,这样不会很好的享受时间的复利效应。投资者有时看到自己的账户亏损,产生厌恶的情绪。越看越觉得没法接受,最后心理终于承受不了压力。把价值1元钱的商品,以0.7元的价格卖掉。心里还想着,幸亏是卖了,不然亏损更多,这样频繁交易的背后,是无法盈利的。
散户的投资逻辑是追涨杀跌和频繁交易,而价值投资是逆向性的。
在投资过程中,要锻炼自己的耐性,把投资比作是种小麦。秋天播种,发芽,长出麦苗,到了冬天,麦苗不会上涨,是在扎根。有时还会遇到寒潮,让部分麦苗遭殃。等到春天到来,麦苗开始上涨,期间也会遇到虫害,到了拔节后,可能还会遇到大风,骤雨,使麦苗再次遭受打击,但是小麦无论面对怎样的挫折,等到收割的季节,它还是黄金麦穗,收获满满。
这在股市上也是一样的,价值投资要用长远眼光看待自己的投资,面对挫折,一定要有耐性,只有足够的耐性,才能等到柳暗花明之时。
在投资中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合理配置资产,做好长期规划。重眼前小利,而失明日大利。心中有目标,脚下有力量。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做一名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价值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