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
公司所属行业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主要业务涉及光伏行业及包括除湿机等在内的家电 行业。
公司目前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公司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财报及研报要点:
1、业绩情况:
2、技术创新及其他优势:
在逆变器产品领域,公司自主研发了三电平 SVPWM 驱动产品技术、单相三相锁相环产品技术以及带 MPPT 算法的太阳能控制产品系统等逆变器产品的核心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逆变器产品的电能转换率,有助于保证公司逆变器产品的稳定性。
且公司储能逆变器产品并离网自动切换时间拥有毫秒级,进一步保障产品关键性负载不断电。并离网切换对储能逆变器产品而言很关键,逆变器产品从并网的电流源模式切换到离网的电压源模式,蓄电池从电力供应系统向脱机模式的转变,切换时间进入毫秒级表示公司所拥有的产品研发技术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除此之外,公司组串式并网逆变器产品直流侧和交流侧配比可以达到 1.5 倍这么高,在产品直流侧有效实现系统优化,说明产品系统收益增加,产品系统度电有效降低了成本,为公司产品实现整体收益最大化提供有效支撑。
优质的产品技术可以推动公司树立较高的产品技术壁垒,为提高公司产品在业内的竞争优势助力,优秀的产品性能对公司产品形成较强的优越性有帮助,能更有效地巩固公司逆变器产品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公司产品同时具备直流耦合及智能交流耦合功能,新增光储系统和存量光伏系统均可 使用。对于同步安装光伏及储能系统的增量市场,通常使用直流耦合;对于原有光伏系 统需要加装储能系统的存量市场,通常使用交流耦合。公司产品在直流耦合的基础上同 时支持智能交流耦合,一方面,应用于新增项目时,保留了直流耦合的低成本优势;另 一方面,智能交流耦合功能可以轻松升级现有的并网系统,无需另外花费改造费用。
公司三相低压产品覆盖 5-12KW,市场上同类竞品较少。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三相储能 逆变器通常使用高压电池,公司的三相低压产品为工商业光伏系统提供了安全性更高的 解决方案。
公司储能逆变器最大支持 16 台同时并联。多台储能逆变器在 微网孤岛模式下并联运行时,可能会造成功率分配不均和环流过大等问题,导致整个微 网系统的不稳定。公司采用频率下垂控制算法,无需额外的控制设备,用户可按需并联 最多 16 台逆变器,可大幅提升输出功率,进而满足小型工商业等场景的需求;另外,相 比于直接购买大功率逆变器,小功率的并联解决方案可以降低用户试错成本。市场上同 类产品并联数量大多在 6-8 台,公司产品的灵活性更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公司技术的 领先性。
并网离网自动切换仅需 4ms,明显领先于市场同类产品。并离网切换时间是指光储一 体机在并网运行模式与离网运行模式之间切换所需要的时间。公司并离网转换时间仅需 4ms,可以确保关键负载不断电工作,而同行产品保证的关断时间为小于 20ms 或小于 10ms,切换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负载掉电甚至损坏。
公司储能逆变器产品主要出货南非、美国等地区。正积极开拓欧洲储能市场,出货量有望实现突破
储能电池在储能系统成本中占比最高。储能系统主要由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PCS)、 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构成,其中储能电池占 比约 67%,储能变流器占比约 10%,BMS 占比约 9%,EMS 占比约 2%。公司的储能电池与储能逆变器产品相互协同,共同发展。公司储能电池产品可以与储能 逆变器产品形成整体解决方案,且两类产品渠道一致,可以充分发挥业务协同优势快速 发展,预计 2023 年公司储能电池业务将贡献一定的业绩增量。
公司微型逆变器产品主要出货巴西、德国等地区。
性价比优势明显,有望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公司微逆的售价及成本均明显低于美国微逆 龙头 Enphase,据测算,2022Q2 Enphase 的单位售价约 2.5-2.8 元/W,成本约 1.5-1.6 元/W;而 2022 上半年,公司微型逆变器产品单位售价仅 0.62 元/W,成本约 0.40 元/W;较低的 售价以及成本可以帮助公司在保证一定盈利水平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预计 2022 下半年,公司无功补偿一拖四、一拖八微逆产品将逐步向美国出货;此外,美国市 场价格接受程度更高,美国市场放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公司组串式逆变器产品主要出货巴西及国内。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组串式逆变器出货 巴西、中国的占比分别为 59%、14%。据 Greener 统计,2021 上半年,公司在巴西户用 并网逆变器(10KW 以内)出货量排名第二,仅次于古瑞瓦特。
3、成本费用控制:
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优异,费用控制能力良好。
4、品牌质量及客户资源:
销售区域与同行形成错位竞争,享受海外市场溢价红利。从逆变器业务整体的市场分布 来看,2022 前三季度,公司逆变器业务海外营收占比高达 89%,其中巴西占比 28%、南 非占比 22%、美国占比 10%、黎巴嫩占比 6%、德国占比 4%。公司不断开拓增量市场, 并积极参与存量市场,未来欧美地区业务有望实现突破,带动公司业绩向上。行业内横 向对比来看,固德威、锦浪科技营收主要来源于中国、欧洲等地区,禾迈股份营收主要 来源于拉美、欧洲及北美地区,而公司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巴西、南非、美国等地区, 与同业之间形成错位竞争,有利于公司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
行业情况及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竞争格局:
公司全面覆盖储能、组串、微型逆变器产品矩阵,是行业内少见的实现三类产品协同增长的 逆变器企业。其中,户用储能逆变器为公司竞争力较强的产品之一。
装机需求稳步增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和环境成为制约全 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 问题的必由之路。目前全球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并出台了光伏相关产业 政策,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或经济体都将太阳能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
结合光伏技 术的更迭发展、发电成本的下降,近年来全球太阳能开发利用规模迅速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根据 Bloomberg 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已达到 230GW,同 比增长 35.3%;我国光伏新增装机 87.41GW,同比增长 59.3%。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国际能源 署(IEA)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 1,721GW。逆变器替换市场开启。
预计 2023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 350GW,同比增长 40%左右。2022 年以来,虽然受 到原材料价格高企、海运成本持续上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光伏行业在政策与市场的 双轮驱动下,国内外光伏装机需求依然强劲。考虑欧洲可再生能源转型需求迫切、美国 贸易摩擦因素改善、巴西和印度等新兴市场高速成长,预计需求端将得到有力支撑。据 CPIA 数据,2021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 170GW,同比增长 30.8%。我们预计 2022/2023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分别达到250/350GW,同比增长约47%/40%,持续保持较高增速。
光伏电站的寿命一般是在 25 年,而逆变器使用寿命一般在 10 年左右, 因此逆变器具有巨大的替换需求,为光伏逆变器市场贡献增量。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 IHS Markit 数据,预计至 2025 年全球光伏逆变器新增及替换整体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 401GW。
光储配套大势所趋。储能是智能电网及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的重要支撑技术。随着光伏 发电装机量的增加,能源储蓄这一配套需求的提升已成为必然趋势。未来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及 国家的政策引导,储能产品甚至有望成为各应用场景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必需品。2022 年 3 月,国 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 2025 年,新型储能由 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储能 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储能行业的发展空间及可持续性将得到充分释放。
经济性提升叠加政策支持,储能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大多数地区储能渗透 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考虑能源转型加速、电力系统稳定性要求提高、刺激及补贴政策密 集落地、电价大幅上涨以及储能系统成本降低等因素,储能装机需求将不断释放,预计 储能市场将迎来高速增长。据 CNESA 数据,2021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 24.3GW, 同比增长 70%;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 10.0GW,同比增长 112%。假设储能时长为 2 小时,我们预计 2023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 100GWh,同比增长约 100%, 储能行业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微逆市场快速扩容。光伏组件中的直流串联存在触电风险、火灾风险、施救风险等,而微型 逆变器在光伏系统中采用的是并联设计,自带快速关断功能,可从根本上消除高压所带来的安全 隐患;且作为“组件级逆变器”,可对每块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进行精细化调节及监控,还能跟踪 最大功率点,具备数据采集能力。在中小功率分布式场景下,微型逆变器更具安全性,功能性, 便捷性。目前,各国开始高度重视光伏的安全性,都曾出台政策、规范以鼓励提高光伏安全标准。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叠加微型逆变器应用渗透率的提升,将带动微型逆变器市场快速扩容。据国 际能源研究机构 Wood Mackenzie 预测,2025 年全球微型逆变器出货量有望达到 29.41GW,渗透 率将达到 16.4%。
消费升级带动行业需求。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提升,购买家电不再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 求,而是通过优质的家电提升生活品质、分享最新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改变。这种消费理念正使我 国家电行业从政策刺激的消费增长模式向消费升级模式转型,消费者对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 效率、满足健康生活的考量日益增加,促使智能化、健康化、环保性和个性化的家电产品销量快 速增长,从而带动了包含除湿机在内的健康家电的需求。
除湿机行业持续扩容,销量稳步增长。除湿机一般可分为家用除湿机和工业除湿机两大 类,可以不断将潮湿的空气处理成为干燥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室内保持在相对适 宜的湿度。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疫情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升,除湿机 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销售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据产业在线数据,2021 年,我国除湿 机销量达 1158.9 万台,同比增长 16.8%;其中外销占比达 88%。2016-2021 年,我国除湿 机销量呈稳步增长态势,CAGR 达 11.2%。据奥维云网预测,未来五年,除湿机年复合 增长率将达到 14.5%,成为健康家电行业的亮点之处。
“亚思维三好”图表:
是否符合“股票筛选系统”的要求:符合。
预测公司发展速度:
亚思维预测2023-2025年增长速度分别为73.86% 、56.07%、 44.57%。
综合估值:
1、PEG估值法:
买入市盈率为34.63;卖出市盈率为103.88。
2、5320估值法:
买入市盈率为36.20;卖出市盈率为47.88。
3、综合平衡估值:
买入市盈率为40.19;卖出市盈率86.11。
今天收盘市场估值:
静态PE:39.7
动态PE:39.7
最新价:252.1
总结:
1. 公司所处行业具有良好前景,作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的光伏和家电企业,公司可以受益于全球可再生能源和健康家电需求的持续增加。光伏行业装机规模和替换需求稳步增长,储能和微型逆变器市场拥有广阔发展空间;除湿机行业销量实现持续稳步增长。
2. 公司业务覆盖较广,产品矩阵较完整,包括储能逆变器、微型逆变器和组串式逆变器等,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其中,储能逆变器和微型逆变器是公司较强劲的业务板块。公司技术研发实力较强,在多项核心技术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有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 公司主要面向国外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可享受较高的海外溢价和较快的市场增长。2022年海外业务贡献大部分的营收,主要出货国家有巴西、南非、美国等。未来公司有望进一步发展欧美市场,带动业绩增长。
4. 公司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强,盈利能力较好。静态和动态PE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但考虑到公司高增长,估值仍处于合理范围。
基于以上分析,投资策略如下:
1. 可短期关注,等待股价企稳回调后逢低介入,布局中长线。公司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合理的估值与较强的行业景气度,中长期投资价值较大。
2. 重点关注公司储能逆变器和微型逆变器业务的发展,这两大板块的增速和盈利能力较高,是推动公司业绩提升的主要动力。密切关注相关产品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进展。
3. 关注公司在欧美市场的拓展,这两个市场既是增量市场也是高价市场,公司业绩有望实现较大提升。但也要关注贸易政策变化引起的风险。
4. 公司估值处于合理水平,但鉴于高增长,估值压力仍较大,投资者应控制仓位规模,分批布局为宜。目前股价稍高于建议的买入范围,等出现明显回调再逢低介入。
持股预计时间:三年。
风险:市场发展不如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