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周,指数杀得凶,估值也回落得很快,大机会再次临近。
当前估值
从4月初至今,上证50和上证指数在走猴市,上蹿下跳的;但是其他指数就走得很弱了,基本上就是高位震荡回落,持续创新低的节奏。
因为成交额还有万亿以上,所以有些投资者还比较活跃;但随着最近两个交易日成交额跌破万亿,市场情绪也在快速地回落。
笔者整理了当前市场的估值情况,如下图。
过去的一周,全市场的估值都在回落;我重点关注的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达到12.32倍。
12.32倍市盈率的估值水平,即使是放在2022年,也仅仅是4月底5月初和10月份,这两个时点的估值低于这个水平。所以,根据2023年经济复苏的情况,大概率不会重回2022年最低的估值水平。
如果从整体市场考虑估值修复的话,未来6-9个月可以预期有10-15%的上升空间;如果考虑到消费、新能源和科技板块极端分化的情况,实际上特别惨烈的行业板块可能会有20-30%的修复空间。
宏观经济持续承压
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CPI同比增长了0.1%(下图),PPI 同比增长-3.6%;这两个数据实在太差了。
看着CPI从今年一月份一路走低,感觉有点让人绝望;消费何时复苏,CPI何时企稳回升,不得而知,所以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历史上可以参考CPI长期处于低位的时期只有1997-2003年那段时间,如下图。
1997年到2003年,六年间,上证指数除了1999年5月到2001年6月有一波互联网泡沫带来的大涨之外,其余时间都是波动巨大的震荡市。
如果未来几年没有大的指数行情,需要做好连续几年震荡市的准备,同时要在震荡市中采取对应的操作策略。当然,现在是2023年了,即使未来几年类似于1997-2003年的震荡市,也不会简单地重复,因为现在是全面注册制的背景,还要考虑板块的轮动和市场的分化。
接下来,我们再看央行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4月份,广义货币M2余额是280.85万亿,增速是12.4%;狭义货币M1余额是66.98万亿,增速是5.3%;这两个数据说明货币活性不够,即企业的投资意愿依然不强。
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7188亿,虽然同比多增649亿,但是和一季度每月月均3万多亿的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还是大幅回落,低于市场预期。
另外,我注意到,住户部门4月份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说明居民部门在收缩资产负债表;而且这是今年以来第一次,或许是很多年来的第一次,这个具有信号意义。
如果大家都在收缩资产负债表,那么消费支出就不可能增加,那么CPI走得如此之弱就可以理解了。接下来,消费行业想要启动,甚至反转,需要密切关注每个月央行公布的居民部门资产负债是扩张还是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