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价格,即是打压产权中的收入权;管制价格,即是管制产权中的收入权。
收入权受到影响,即意味着产权受到了影响,产权不完整,即是产权的界定出了问题,产权界定出了问题,即意味着交易会受到影响。因为产权的清晰界定是交易的先决条件(科斯语)。
管制价格,显然会使得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功能受到影响;价格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受到影响,即意味着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也即意味着租值消散的发生,租值消散即意味着财富的减少。
因此,这样看来,管制价格的后果可以非常严重。
当然,价格管制的存在,并不会使得交易双方完全坐以待毙,交易双方都会想办法绕开价格管制,只要绕道的交易费用低于就此而挽救的租值,这个绕道就会发生。比如火车票价格受管制之后,出现的黄牛现象,本质上就是通过黄牛安排,火车票回到正常的市价交易中。但黄牛党借此肯定要赚一笔,要养活黄牛,这即是多出来的费用。这样看,放开价格管制才是正道。
所以,以为价格真的可以管制住,是天真的看法。绕道行为一定会发生,这是利益的趋使。如果把所有的绕道漏洞全部堵死,对不起,交易就真的可能不发生了。贸易之利就此失去,后果更加严重。更极端的是,废除价格,回到计划体制,民不聊生。
有人说,我们要打压投机,这些投机者对于价格的良好运行是一个极大的干扰;但是,如何定义投机呢?内幕交易是应该禁止,因为这事关市场的良性健康。但是,价格变化的背后(短期)即是信息的交易,每个交易者都可以对于产生的信息进行解读,由此产生的投机行为是市场的正常现象,难以禁绝。投机倒把这个词曾经还入了罪,后果就是市场经济不可能搞起来。
有人可能会说,打压价格如果是挤压泡沫总是应该的吧。但是这里的问题是:你怎么知道这价格里面有泡沫呢?这成交之价本就是愿打愿挨的事情;且价格本身是客观的,是有证据可查的。
经济学没有泡沫理论,因为我们连什么是泡沫都无法定义。若仅仅以价格大幅下跌来定义泡沫,显然是难以成事的。因为价格的大幅下跌完全可以是因为供求发生逆转导致。价格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市场供求矛盾的变化,反映的是物品的稀缺程度。价格波动特别是大幅波动背后会有规律,但是市场往往瞬息万变,短期来看,规律的失效是经常发生之事。泡沫理论不存在,是因为我们很难找到泡沫形成与变化的规律。
现实当中,人类往往自作孽,干扰经济正常运行,将货币利率撸上撸下,人为地制造出了信贷周期,本意是平抑波动,却引发更大的波动,甚至制造出了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