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历来大名,时不时地会有人搬出来,去分析人类的需求。那是一个呈现三角形状的层次模型。这个模型将人类的五种需求列于其中,并且认为在低层的需求要先满足,低层需求满足之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之中,其将自我实现看作是人的最高需求层次。这个自我实现是人类需求吗?
稀缺永远存在,越稀缺,越不容易获得,也即是这种需求越难得到满足。自我实现,更像是马斯洛在解决这种稀缺性给出的较为满意的解答,也即是说,对于每个人来说,自我实现如何定义,可以是多样化的。这样,如果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那么我们可以定义不同的自我实现,这样的人类的最高需求似乎是很容易满足的。
而剩下的几种需求,比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其实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比如说,人在吃不饱饭的情况下,所谓的尊重是没有的,放下面子如果能解决温饱问题,当然生理需求会排在尊重需求前面。不过,在某些人看来,这些所谓的尊重需求不过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有一种说法叫“死要面子活受罪”,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为了面子,如果受了活罪,还不如不要算了。
人作为群居动物,天然有着社交需求,不过这个需求,对于孤独者来说,恐怕就不是什么必然需求,反而会认为是一种负担。人不可以孤单,但是可以孤独,因为孤独往往带来比较深入的思考,也就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至于安全需求,也是一种基本的需求,这个需求也是人立身之基之一;如果没有了安全,那么一切其他的东西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如果我们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烟消云散。
人的需求恐怕不是分层次的,而是多方面的,或者说具有多重性。这些基本需求往往并不能兼顾,每种需求都在争取着能被满足的优先权,这取决于每种需求上次得到满足的时间,一般来说,越近的需求如果得到满足,这种需求的迫切程度就会急剧下降。
所有的需求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可替代的关系,只能在具体的情况下,以及结合个体才能真正分析出来。满足如今人们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层次需求,而是多元化需求。
这种多元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舒适、连接、多样化与独特性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又可以分成潜意识的短期需求和有意识的长期需求。舒适与连接可以免除威胁,而多样化与独特性则是带来机会。
呆在舒适区,是普通人的选择;但是总有人喜欢迎接挑战,这后面这种人,显然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总是会追求舒适,喜欢呆在舒适区,他们不会去主动求变,这是人类潜意识当中应对威胁的方式。
而从长远来说,人类社会其实是一个建立在关系之网上的社会,或者说社会本身即是可以定义为这个世界多出一个人,有人存在,我们就会出现抱团的局面,俗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不团结的团体一般是干不过团结的团体的,所谓团结就是力量也。而人类如果需要团结起来,连接就是必然的要求。在当今社会,连接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村落,我们在互联网世界之中徜徉,连接已经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就我们的需求来说,我们经常会要求多元化,毕竟单调的世界是无趣的,我们每个人在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恐怕就会有更多的对于独特性的追求,我们不希望复刻别人的人生,我们恐怕都希望去过一个自己想要过的人生。
独特的人生,一定是在自由选择下才会存在,如果每个人都不能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那么此时独特性是不存在的。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是精彩的,也可以是独特的,关键是你自己选择过这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