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
首先,每个人都是个体,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当然,每个人的才能与禀赋是不一样的。所以虽然每一个个体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其在市场中可以获得的认可却大不一样,人在社会之中,不得不参与竞争。
当然,不同的竞争准则下的获胜者不同,而竞争必然需要一个准则,为什么会有竞争,因为稀缺;若无稀缺,则无竞争。参与竞争,首先的是要搞清楚竞争准则,不过,现实当中,很多的准则并不清楚明确,有的只是一条相对模糊的标准。较为清楚的准则是市价准则,其贯彻价高则得的准则,而价格是相对客观与明确的。一般来说,竞争准则如果完全量化,则必然是清楚明确的,KPI可以看成是对于这类竞争准则的细化,人的行为便会循KPI而动。
一般认为,企业连接着用户与产品,而人在其中,企业人即是将产品卖给用户的人,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其实还是需要通过口碑的传播,口碑的背后其实还是人在传播。
企业多半都会设置KPI,因为KPI清楚明确,有没有完成也是一目了然。当然KPI设置的是否合理就是一门功夫了,这里面需要对于事理以及环境有充分的考虑才能真正处理好,这种处理当然是艺术了。一般来说,只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开始可以定量之后再加以调整,调较之后变成合理的KPI就可以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
数字经济时代,一切皆量化,一切也容易量化,无法量化的东西当然还会有,但是将会极少。无法量化的部分,正是需要人的主观拍板去确定的,只要坚持事后验证的原则,看效果如何来进行相应的调较就可以了。
人受KPI指引往往会导致行为的异化,人是不愿意受束缚的,但是人其实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人当然希望自由,向往自由。不过永远都没有绝对的自由,甚至有时连相对的自由都没有。
人生是一个苦旅,但是苦也是一种体验,人可能并不是来追求苦的,但是没有苦不会有甜,没有苦难以反衬出甜;人生各不一样,每个人的追求也不一样,在一个阶段里,可能我们需要追求做加法,不断地给自己加任务,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就需要不断地做减法,不断地将没有意义的事情减去,减到最后难以减去的部分,就是你人生的意义,而你也就为这个意义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