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的暗面

2023年12月9日17:52:4498

2008年之后,自从《新劳动法》出台,中国明显是在重回老路,回到对一切都要进行管制的时代,这其实就是走回头路,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计划经济在建国之后的三十年的实践中,失败了。失败得相当惨烈。民不聊生,经济凋敝。这个教训其实是够深刻的。

1978年,邓老力推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反正就是不能走老路了,至于未来如何走,干了再说。最后在1992年南巡讲话,一锤定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其实计划经济就是一个什么都管制的经济体制,看似完美,但是背后的信息费用高昂,况且这种管制带给计划者极大的权力,这权力的背后往往会带来寻租的行为。改革开放前什么都要走后门,拉关系。如今在内地的一些省份与城市依然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不能不说还是计划经济的余毒。

市场经济的意义所在,即是要让市价成为竞争准则,而市价准则是唯一不会带来租值消散的竞争准则。不受管制的市价成为竞争准则之后,才引发资源的更为优化的配置。

前几天,和一个岁数比较大的亲戚一起吃饭,他聊起当时他在赣州做生意,一天就赚了近百元钱,那是在1980年的赣州。那时候,别说其他地方,我是在我上小学时,才知道父母每月拿的工资也只有三十几块,那已经是1986年。可见,当时下海的人们,是多么的“暴利”,这也显示出,计划经济对于资源价格的扭曲是有多严重。这就是管制带来的后果,这就是计划经济全面执行的后果。

从1978年改革开放的过程,其实就是放松计划经济管制的过程,从承认商品的存在,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完全的市场经济。

1992年成为一个分水岭,南巡的意义非凡,正是这之后,老江领导的中央迅速转向推行市场经济,并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了了党的文件。而当时我记得多数的中央领导人都开始清楚地意识到,只要计划的管制放松的地方,只要让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那个地方就朝气磅礴;那个地方的思想观念转变更快更全面,那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就更快。

如今40年过去了,这个规律依然在起作用,真正让市场发挥资源有效配置的地方,其经济发展更快,城市面貌改变更快,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也更快。一般来说,民营经济占主导的地方,经济更有活力。

2008年之后,经济明显有走回头路之感,出台的各项法律,以及各项规章,都在对经济加强控制,这种管制必然导致租值消散,而租值消散即是财富的下降,这是经济发展走下坡路的主因。当然另一方面,因为政府这一机构的存在,其天然也有攫取利益的动机,等社会的总财富增加之后,他们也开始大肆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分钱,导致民众创富的积极性下降。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就是利益集团在有可供租值足够丰富攫取时,必然会引发大量的寻租或攫租行为,而如果大环境对于权力的约束不够,就必然导致他们来上下其手,财富增长也因此而趋缓。

所以,在这种时候,如果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不能打击各类利益集团,就必然导致政府与民争利,进而使得财富增长进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严格意义上讲,这个所谓陷阱只是表象,内核其实是有利必有人取,有大利就更是有人大取,不付出劳动与努力的人分得越多,民众创富的积极性下降,整个社会的财富总值下降,而有权力去分食的人从中会获得更大的蛋糕。

其实,几十年来,虽然市场经济在全力推进,但是计划经济的幽灵依然随时出没,在你不对它进行约束之时,就会形成对于市场的干预,进而带来经济增长停滞甚至是下滑。也可以这么说,管制其实还是随处可见,只不过各个省市,其在执行市场经济制度与层面上,如果执行得更好,其经济发展就会更好;这背后的观念的形成往往有制度的背景。显然,如果一家企业可以通过寻租获得更低价的土地,那它又怎么会努力提高经营能力,以适应市场竞争呢?而政府机关及其下属机构也会充分利用其手中的权力,去攫取利益,这种观念形成之后,就体现在处处约束经济的管制行为上,这些管制行为对于本地的招商引资肯定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这些小小的细节最终拉开了各地经济发展的差距。观念差距的背后是制度安排及执行力的差距。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