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经济规律与经营逻辑

2023年12月12日10:09:1478

这个题目,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大者,是因为这两个词,展开之后,我们完全可以写一本书;小者,是因为这两个词可以只聚焦于企业,我们可以将其主要的内容以一篇小文的方式写出来。不过,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这两个词的联系与区别问题。

经济规律较大,经营逻辑较小。在我看来,二者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理论框架与结构。这也是我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讨论的原因。

从老马的《资本论》开始,我们经常提及资本,不过老马对于资本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最后被费雪在《利息理论》中手起刀落,给解决了。资本即是会生钱的钱,前一个钱,即是利息。利息不是收入的局部,而是收入的全部,这是费雪整本书最为重要的一句话。

资本即是钱,也即货币,但是不是所有的货币都可以称为资本呢?答案是,根据资本的定义,如果钱不生息,就构不成资本。流动性与收益性天然相对,流动性好,收益性就会较差,而纯粹拿在手上的现金,流动性最好,但是没有收益。所以要形成资本,我们需要将钱投入资产之中,资产若有价,便可以抵押、质押以换钱,就可以实现资本化,企业的经营便有了基本的保障。

因此,资本,即是连接经济规律与经营逻辑的桥梁所在。先从企业说起,一家企业要初创、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企业的资本需要股东的投入,作为公司制企业最初资金提供者的股东,最大损失是其投入到这家公司的全部本金血本无归,但因为是有限责任,即使这部分钱血本无归,也不影响其其他资产,这也是为什么要分散投资的底层逻辑。不过,如果这家公司获得长足的发展,股东的最初资本投入将不断地增值。

经济规律的背后,在老马看来是价值,价格会以价值为基础,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是老马的剩余价值语焉不详,因此这句话也就成了没有意义的废话。我国著名的经济学者孙冶方曾经撰文《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阐述价值规律的重要性,但是因为对于资本的概念不清楚,此文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张五常在孙冶方文章的基础上只改三字,写就《千规律、万规律,经济规律一条》,系统阐述了科斯的思想,将产权界定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中国改革开放就此起步,中国经济开始腾飞。这背后的基本原理即是:产权界定清楚,才会有交易,交易才能形成市场,有市场才有市价,而市价是唯一不会带来租值消散的竞争准则,市价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准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增长,经济也就增长了。

在张五常的这篇著名的文章中,他写道:

每个人为了适者生存的缘故,都会设法适应生存的衡量准则。倘若经济制度改变了,断定适者生存的准则亦会改变,每个人的行为亦会随之而改变。那一类人更能适应新的准则,其经济效果亦会跟着改变,这是千古不易之理。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整个改变了竞争准则,市价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中国人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中国从此走向了强国之路,中国也真正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

何为经济规律?即是要在局限下找到合适的竞争准则,在人是理性的假设之下,在需求定律的作用下,人性的趋利避害最终使得人人利已得到人人利他的结果,变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局面。背后的主要资源配置方式是市价准则,价高者得,人人都为追求财富而竞争,整个社会的财富于是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地提升。

经济规律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违背经济规律,就必然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曾几何时,我们受制于计划经济的思想窠臼,产权无从界定,无法利用市场,没有交易,没有市价指引,信息费用高昂,财富创造根本无法展开,人民生活困顿。改革开放之后,竞争准则一变,人的行为大变。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蕴藏着深刻的智慧,市场经济于是大行其道,人民的生活水平于是蒸蒸日上。中国的改革其实就是市场化改革。

当然市场只是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而已,自科斯1937年发表《企业的本质》一文以来,我们对于企业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企业的黑箱逐渐被打开,科斯说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是说资源配置方式不同,但是仅仅如此说,有套套逻辑之嫌。到了张五常在1983年发表《公司的合约本质》一文,将企业的本质画上了一个句号,企业对于市场的替代,只不过一个合约替代,背后的不同只是合约的不同。

企业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为什么还会存在,科斯的答案是不知价,或者说有时候知价的信息费用太高,以至于用不起价格准则,这时候转向企业,由企业家来进行资源配置,于是问题就解决了。不过由企业家来配置资源,也有一个效率的考量,如果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背后就是资本利用的效率,其收益率不高,就无法与其他企业竞争,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落败,股东的资本就会发生损失。

企业经营逻辑的背后,其实是合约安排上的优胜比较,更为优胜的合约安排,将更好地配置企业所能运用的资源,进而产生更高的股东回报率,也即更高的资本报酬率,或曰利息率。公司就会获得股票市场上的溢价,其股价也必然会节节攀升,其市值增加也就成为必然。

所谓经营逻辑,即是更好的合约安排逻辑。企业家,作为企业资源配置的主官,需要制定好规则,也即做好合约安排,这些合约安排包括企业内部的,也包括与外界联系的,前者如薪酬激励合约安排,后者如渠道合约安排。薪酬激励合约安排要与企业所能创造的现金流挂钩,也即要形成激励相容的局面,员工的利益最大化,与企业的财富最大化相吻合。

经济规律在企业中的映射即是经营逻辑,经营逻辑的主要构成即是合约安排,合约安排合理与否的评价标准在于是不是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即股东财富最大化。因为股东是作为企业最后的风险承担者,只要能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就已经得到了保证。

遵循经济规律是一个经济体要有活力的基本保证,而这一点往往是对于政府来说的,因为政府往往会动用手中的权力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经济运行的背后是市价可以起到基础性配置的作用,但是如果政府这只有为之手,插手的事务过多,就成了对于经济规律的违背,最终一定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企业家不遵循基本的经营逻辑,胡乱作为,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企业破产、个人破产,财富流散。诸如贾跃亭、许家印之流便是其中的代表。在企业的经营逻辑中,有一条有关杠杆的铁律,杠杆加得越多越大,在顺周期时顺风顺水,财富快速增加,但是一旦转势,一下子就陷入到了资不抵债的境地,而这背后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借了利率过高的贷款,而如果其投入的项目要么是因为周期长,要么是收益率不足于高过高昂的借款利率,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企业流动性危机出现,企业崩塌。

企业的经营逻辑背后有着经济规律的影子,或者可以认为经营逻辑是经济规律的微观表达。其背后都是基于人性的考虑,是基于人性自私的假设考虑,是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所面临的条件与局限,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要考虑现实的条件,考虑现实局限,强调需求定律的运用,一切行为以需求定律为依归,价升量缩,价降量增,无一例外。不管分析也好,实践也罢,一切的一切,围绕着经济学的灵魂——需求定律,由此,企业经营才会有好结果,经济运行才能真正实现良好循环。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