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运用一个拍卖的小例子,来说明赢家诅咒的问题。
1,
假设政府准备出售一座矿山的开采权。没有人准确知道矿山的真实价值,它有可能是富矿,也可能是贫矿。甲乙双方参与竞拍,他们各自派出了探矿队去收集矿山的资料,然后形成了对矿山价值的初步判断。根据拍卖理论中的维克瑞拍卖方式,每个人秘密报价,然后报价最高的人赢得商品,但是他付出的价格只是第二高的价格,而不是最高价格。
在这种拍卖机制下,每个竞拍者根据自己的估价如实出价,也就是报价就等于估价,是一种最优策略。这种拍卖之所以叫维克瑞拍卖。
每个竞拍者的估价和报价都是私人信息,别人并不知道。拍卖结束之后,双方都看到了拍卖结果,此时他们可以利用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信念,进一步推断矿山价值的高低。统计学把这种事后的推断方法称为贝叶斯推断。当然,除非矿山在几十年后完全开采完毕,否则双方永远不知道矿山的终极价值。
在矿山拍卖中,甲方将面临三种结果。第一种结果是,他认为这是一个富矿,因此在拍卖时报了高价,而乙方认为这是一个贫矿,报了低价。按照维克瑞拍卖的规则,甲方赢了拍卖,并且只付出了低价。甲方会怎么看待结果呢?他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东西只有我看好,而对方并不看好,但对方也不是傻子,说明这东西可能没有当初那么好。因此,他会降低对矿山的价值判断,比如认为矿山是中等价值。事后认为中等价值的矿山,甲方只付出了低价,他还是觉得自己赚钱了。
第二种结果是,甲乙双方都认为这是一个富矿,因此同时报了高价。既然价格一样,就由抽签决定。假设甲方抽到了,他会欣喜若狂:原来这东西不只是我看好,对方也很看好。双方都看好的东西,居然被我幸运地得到了,说明这东西物超所值!事后认为超高价值的矿山,他只付出了高价,他觉得自己赚大了。这就是“赢者的祝福”。
第三种结果是,甲乙双方都认为这是一个贫矿,但甲方抽签抽到了。他又会怎么看待结果呢?他会万念俱灰:原来这东西不仅我不看好,对方也不看好。双方都不看好的东西,居然砸在我手里,说明这东西完全不值这个价!甲方虽然赢了拍卖,但却倒了大霉,这就是“赢者的诅咒”。
2,
赢者诅咒通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由于拍卖品的价值是不确定的,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出价高于其他竞标者,但他很可能对拍卖品估价过高,支付了超过其价值的价格,从而赢得的拍卖品的收益会低于正常收益甚至为负。
尤其是在股票中,新股的市场价值也具有不确定性,发行公司须设定发行价格并按发行价销售新股,投资者依发行价格认购,如果认购过度,则须按比例配售。
其实,本质上而言,出现赢家诅咒的问题所在是信息不对称,由于潜在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潜在投资分为有信息群体(informed investors)和无信息群体(uninformed investors)。
有信息的投资者对新股有充分的信息,他们认购预期市场价值大于发行价格的新股;而无信息群体容易遭受所谓“赢者诅咒”式的损失。
我们认识到这种可能性,他们就只认购定价相对较低的新股,而且很多人将没有积极性参与新股认购。如果发行公司不降低发行价格,信息较少的投资者(less-informed investors)就将不进入新股市场,许多新股发行就会失败,总之,为了吸引广大的无信息群参加认购新股,新股发行价格就必须低于正常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