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往往低估学习的未来收益?

2024年1月17日09:27:2883

木子最近周末一直思考为何我们总是抵抗不住诱惑?为何总是无法坚持下来?比如为何知道学习是一件长久的事情,我们很多时候坚持不下来?碰巧今天阅读到一篇发表在营销学顶级期刊《Marketing Science》上面的一篇文章《Time Inconsistency and Product Design: A Strategic Analysis of Feature Creep》,文章提到了一个“Hyperbolic Dsicount”的概念,今天就学习一下。

另外,在开展一项很长远的投资过程中,刚开始有一点收益,我们可能就急不可耐的将投资抽离出来,但忘记了这一项投资是长期的,比如减肥,学习。当瘦了一点或者稍微进步了一点后,我们往往就会变得懈怠,而忘了这是需要长期的一项投资。

木子先问一个问题,比如要你选择“今天拿500块钱”还是“明年拿1000元钱”,你会选哪个呢?大部分人自然会选择前者,正所谓“晚享受不如早享受”。经济学家很早就提出,相对于更加丰厚的回报,人们更看重眼前的利益——尽管长期利益要丰厚得多,这说明人们在对未来的收益评估其价值时,倾向于对较近的时期采用更低的折现率,对较远的时期采用更高的折现率。该理论在其他许多领域也有应用,例如药物依赖,赌博等关于自我控制的行为,此种现象叫作“双曲线贴现”,也就是说回报周期越长,人们想得到它的动机就越小。

其实这便是自我控制的相关论述,我们从小的时候就被教育目光要长远,但是真正在做决策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按照长远的规划进行,比如阅读一小时就想打开手机看看有没有新消息,上课短暂的睡一觉没有关系,等等的想法都是缺乏自我控制的行为,其实有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避免掉内心深处的生理性的诱惑,这正如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所言的,需要强大的意志力。

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的“短视现象”。购物时,比起稍后购买,我们更倾向于立即支付。即使稍后购买的选择更好,我们可能仍然痴迷于“现在”;我们也会持续去选择当下更有趣的事而不是未来对我们有好处的,比如当下会避免做一些很耗费精力的事,却忽视了这些事存在的长期价值。

联想到延迟满足,那些忍不住诱惑的人,在未来付出更大。而那些能忍住诱惑的人,前期付出很多,甚至短期內看不到结果。一旦坚持,收获巨大。或许是因为较远的事物看上去会更小一些,所以人们会错估它的价值——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何选择“500元”的人数是“1000元”的两倍多。这种不符合逻辑的倾向会导致成功从你指尖缝隙中轻轻流过。

所谓:耐得住寂寞、守的了花开。那么我们如何规避各种短视呢?以及如何避免不良诱惑的干扰呢?

我们当面对诱惑时,要把握好自己的明线,所谓明线即明确、清晰、简单的规则。越过明线时,你一定会注意到自己越过了明线。如果你答应自己“适量”饮酒或抽烟,那不是一条明线。它是一条模糊的边界,没有明确指出你在哪个点从“适量”变成了“过量”,边界那么模糊,而你的大脑又那么擅长忽视你的小错,结果,你也许会在不知不觉下越界太远。

为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界限,当突破了这一条明线后就要得到什么惩罚等可能一定程度上起到严格约束的目的,比如你向第三方承诺,如果我要是偷懒被发现那就罚款200元等一些列的机制可能会稍微减少一些显然可以避免掉的短视行为。

此外,零容忍是一条明线:完全戒除,任何时候都没有例外。一旦你承诺遵守一条明线规则,那么你的“现在自我”就会相信你的“未来自我”也会遵守它。这样你的信念就变成了一种自我控制:一个自我实现的命令——我认为我会不做,因此我不做。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6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