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资产

2024年3月1日11:19:2395

谈谈资产

大家都知道,会计里面最基本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左边是资产,是经济体掌握的所有资源,是将来经济利益产生的基础。它包括变现快的流动资产,变现慢的固定资产,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形资产。

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企业,但个人和家庭也是个经济体。今天,借用会计和金融的思路,我来谈谈个人和家庭资产。

我们持有的现金、股票、基金等属于流动资产,房产属于固定资产,名声、信用、技能、人脉关系、学历、铁饭碗等等属于无形资产。

要想过得好,千万不能作无产阶级;只有前半生积累足够的资产,后半生才能过得游刃有余。当然,会投胎、生下来就有大笔资产可以继承的大户例外啊。

过去20年,最明显的资产积累方式就是购买一线城市的房产。外来人口的涌入形成了对一线城市房产的庞大市场需求,房产投资机会应运而生。冷姐在上海,知道有不少本地人和精明强干的外地人靠着房产积累,就能保证孩子一生经济无忧。但也有一些人,把自己早年挣的钱拿回去买了老家的房子,眼见着上海房价节节攀升,还不得不租房度日,肠子都悔青了。

时光不能倒退。眼下,怎么经营我们的资产,才能保证我们在人群中的水位呢?

我们先讨论一下房产。任泽平有句话非常精辟,就是:房产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昨天,上海对二套房的付款比例下调到40%,金融面是几年以来最宽的了,可能有助于稳住当前的房价下跌趋势。土地嘛,市区内动迁成本太高,但外环外有的是地方。再从人口上看,不光是全国新生人口在锐减,上海也处于了人口净流出状态,而且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从长期上看,房产是没有多少投资价值的了。更别说广大其它城市了。当然,如果是在上海定居,我还是建议至少持有一套的。毕竟人活着也不是为了资产增值,自住房相对还是更能保证居住质量,而且还有附带的学区属性。

再来看金融资产。最大路的投资标的还是股票和债券,以及相对应的基金。黄金石油比特币啥的,普通人不要踫。今年的大A真叫一个惨,而低风险低收益的债券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投资股票和债券,需要学习专门的理财知识,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预期,进行资产配置。在不购买房产的情况下,我个人还是把资金放在股票资产上比较多。但是我的持仓里面,股票很少,基本都是宽基。我也建议朋友们尽量配置宽基,可以减少非系统风险。买宽基就是买中国的未来,如果国家不行,除了投机倒把,买啥都白搭,亏了也就认了。当然,我个人还是相信光明在前方的。

金融资产收益不稳定,不能承载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也建议非金融人士不要花主要精力、抱太高预期。

剩下的就是无形资产了。无形资产才是我们当前应该关注的核心。未来房子股票都不可靠了,自己再不靠点谱怎么行?

我们每个人都终将老去,身体在逐渐损耗,体力日渐衰竭。怎么提升无形资产,才是我们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有些人考公、有些人进国企、有些人找个不错的对象,好比企业拿到特许经营权,也都是法子。但是这些外在力量的加持,是否能长久,很难说,毕竟主动权不在自己。

在我看来,最可靠的方式还是培养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或者有一技之长,吃技术或手艺饭;或者有人脉,可以持续不断拉皮条;或者创业,有自己的企业。想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再想办法弄点上面的特许经营权加持。

年轻的时候,最戒“好高骛远”,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国企看不上,又没有培养出自己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什么都没有抓上。

年长的时候,最戒“心灰意懒”,对自己丧失信心,不舍得对自己投资。其实,人生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拼搏一把,失败了又怎样?可是如果不给自己机会试一试,活得没点血性,就只能怪自己了。

最后,但凡资产,都存在折旧和减值问题。因此,我们要把身体的维护保养、头脑的学习提升贯穿到每一天,不要有事没事内耗,才能使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

再谈资产

在会计中,我们重点学习的资产科目有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对资产的价值进行准确计量,是会计学习中非常核心的工作。

一、初始成本

购进或者生产这些资产时我们付出了成本,在可以达到销售或者使用状态之前,我们会把这些成本进行资产化,计作资产的初始账面价值。

“成本”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我们获取一样东西或者达成某种目的所要付出的代价。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做任何事情都会付出代价,只不过我们经常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而已。大家的时间、精力,甚至情绪价值都是稀缺的。在做决策的时候,我们可以多想想,我能得到什么,代价是什么,会不会得不偿失。

二、价值

按照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商品价值由使用价值来表现,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通过交换价格来度量价值,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

运用到人身上,我们也不妨问问自己的价值是什么?是可以给人带来经济利益的物质价值,还是可以提供情绪价值。人生在世,不容易的,没有空穴来风的给予,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付出,都得自己坚强地面对和承担。不用总想着得到多一点,付出少一点。

而这里的价值相等原则,是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以彼此抵消。但是从微观上看,价格与价值偏离,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工作中,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新员工比老员工的工资高的现象。在家庭生活中,是不是也听到过某妻子抱怨自己做家务所付出的辛劳被忽视或者被选择性忽视的声音。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很大原因就是劳动没有被市场定价。经济学里面也有所谓的“左派”和“右派”,左派强调人为干预,右派强调自由竞争。但是从价值发现的角度讲,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尽量让自己处于市场之中,价格市场说了算,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但是,家庭不是市场,又经常不是个讲理的地方,所以往往会出现矛盾。大家也可以市场的思路想一想,怎么能够让自己的价值少一些争议,怎么能够让彼此的相处更加简单一些。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讨好型人格”。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其实是高估对方价值,而低估个人价值的心理状态。自己要贱卖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情感,对方当然是乐享其成了。涉及到人际交往和心理的话题,冷姐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不过很多事情,借用经济学的思路去理解,就非常简单明了。冷姐这半年来也在学习心理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是:两个人的关系中一个人如何对待另一个人,是另一个人教会的。放到经济学里面,就是为了促成交易,一方愿意贱卖,另一方低价购买。多年的交易形成了思维惯性,一旦一方提高卖价,就会引起对方的不满,甚至出现“斗米恩、袋米仇”。

三、公允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会产生自然损耗,于是出现了资产的折旧;存货也有可能随着市场行情的改变,不那么值钱了,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减值。基本的思路就是我们要用资产的公允价值(Fair Value)去替代之前记账的账面价值(Book Value)。

在衡量资产的公允价值时,我们又可以使用几个概念:(1)可变现价值(Net realizable value,NRV):即把资产拿去到市面上卖,售价减去交易费用之后的所得;(2)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即在市场上重新购置需要承担的总成本;(3)使用价值:未来收益的现金流折现总和。

在中国、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具体计量和减值方法有所不同,但基本都会使用到以上几个概念。

四、固定资产

我们名下的房产属于固定资产,购买支出是初始成本,每年会有折旧,二手房市场价相当于公允价值。

在会计处理中,房屋的残值率一般是5%,折旧年限可以是产权年限,按照直线折旧法计算折旧。但是城市里面的商品房大概率不会产权到期就一钱不值。因此,我们不会对名下的房产去精确计算折旧,但是折旧确实会使房子越老越不值钱。只不过,在过去20年的房价单边上涨行情中,大家不是太关注折旧的问题。

此外,地段、建筑质量、小区环境、物业、学区等因素都会影响商品房价格,也会造成后续的公允价值变动,价值变动通过市场供需改变体现。如果我们把房价想象成变量,把这些影响因素以及房龄作为自变量,可以列一个函数式。只是在不同时期,这些自变量的权重以及打分都需要进行调整。

比如,冷姐手上有一套“老破小”,过去我会给地段和学区这两个因素比较高的权重,现在上海地铁网这么发达,新生儿越来越少,我就会调低这两个因素的权重。而随着房龄的增加,房龄这项的得分就会比较低。因此,冷姐也在考虑趁着房价低迷,置换一套更能保值的房子。

五、金融资产

除了持有至到期的债券之外,金融资产都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的。股票和债券流通量大,大家可以比较清晰地判断出自己的金融资产是否贬值。咱们都是工薪阶层,放到金融市场里面的钱都是辛苦钱,建议大家“入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六、无形资产

重点要谈的还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分两种,一种是外在的“特许经营权”,一种是内在的能力和资源,详见上周五的小作文。

外在的重在“关系”,就是想办法跟对方捆绑、套牢,从而提升自己的话语权。

内在的重在“能打”,就像游戏里面一样,要持续更新自己的装备和技能,不要想着“一招鲜,吃遍天”,要么在自己行业里面往金字塔上面走,要么筹划一下别的行业的发展可能。现在经济形势不好,有些曾经的高薪行业,比如房地产、游戏、金融等,裁员或者降薪的消息时有耳闻。如果之前没有多想想后路,可能就会存在较大的职业危机。

总体来讲,建议大家可以运用经济学和会计计量的思路,关注资产和自身的“成本”和“公允价值”,在市场中获取合理定价,既要寻求保值增值,也不要委屈着自己。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