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拼多多是通过仅退款战胜了淘宝,真是这样的吗?
一个仅退款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吗?
在我看来,不管是仅退款,还是七天无理由退款,还是不能退货退款,其实是不同的合约安排而已。
而根据合约理论,一种合约安排会出现,或者说有多种合约安排会并存,其实就意味着各种合约安排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在条件范围内,可能是其中一种合约安排是更有效率的,也就更为有利,但是,超出这个条件范围,这个合约安排恐怕就会效率大降。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在管理会计的举例分析之中,有一个要不要上一套生产设备的讨论,上设备意味着需要先花一笔购买设备的钱,而这笔钱要花得值则需要保证有足够的销量,要不然可以生产出达到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但如果销售不出去,则企业就有可能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在这里主要体现为产品滞销风险,因此有没有足够大的市场,或者能不能拓展出更大的市场,就是要不要上机器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如果是预判市场比较小,使用人工来生产理所当然;而如果市场规模扩大,上机器也就更能满足需求,特别是过了销量临界点之后,其经营杠杆的威力就将体现出来。生产的安排也可以看成是合约安排的一种,在这个例子之中,显然我们看到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合约并不一定就比使用人工进行生产的合约,更为优胜,一切还是要取决于市场容量。
我们再回到前面的问题。
仅退款这个安排对于淘宝的退货条款,显然是降维打击,并且会在其发展初期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因为其更简单,也即交易费用更低;淘宝的那套退款退货流程实在复杂,让消费者心烦,也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让淘宝本身的平台效率大大降低。
不过,仅退款有一个致命之处,这一点在这次618大促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有些白牌商品实现了大量销售,却曾想最终退货率高达80%,这么高的退货率显然会让商家赔个底掉;如果这些白牌商家有一部分因为这种更偏向消费者的合约安排而无法生存下去,拼多多的商业模式也有垮掉的危险。当然,目前来看,这种现象还只是在一些商品品类,比如服装;以及是在一些特殊的时间段,比如最近618活动时,才出现这么夸张的退货率。后续会如何演变还需要再观察。
其实,凡事皆有两面,甚至是多面,当然多面其实最终还是可以归结为两面,我们要抓住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拼多多发展的初期,仅退款就是给消费者最大的好处,是对于淘宝以及京东退货麻烦的纠偏。而如今在拼多多甚至已经快成为行业老大之时,这个条款是不是需要微调,如何保持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进而保证市场的健康稳定,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