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Fair Value),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价格。
简单说,就是“现在市场上,大家愿意为这件东西花多少钱”,既不是你“想卖的高价”,也不是对方“想砍的低价”,而是双方都觉得合理的市场价。
假设你现在要卖一台手机:
历史成本:你当年花1万元买的,这是你账上的“原价”;
公允价值:现在同款九成新手机,在二手市场普遍卖4000元,这个大家都认可的4000元,就是它的公允价值。
核心就是:不看过去花了多少钱(历史成本),不凭个人感觉,而是看现在值多少钱。
公允价值的核心要点:
1、公平自愿
交易双方没有被迫(比如急用钱贱卖不算),是正常市场环境下的自愿交易。
比如:你在小区群里卖家具,有人出价2000元,你觉得合理同意了,这2000元就是公允价值。但如果你急着搬家,不得不1000元甩卖,这1000元,不算公允价值(因交易非自愿)。
2、基于市场
不是个人主观判断,而是参考市场同类交易。
比如:一套房子的公允价值,不是你觉得值1000万,而是同小区最近3个月成交价,都在800万左右,那800万就是它的公允价值。
3、实时动态
价格随市场变化而更新。比如:某只股票今天收盘价10元是公允价值,明天涨到12元,公允价值就变成12元。
公允价值有哪些应用场景?
公允价值的应用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最常用的是在财务报表中的价值反应,常见的有:
√公司股票:财报中,公司持有的其他公司股票,按当天收盘价(公允价值)计入资产。A公司买了100万股B公司股票,买入时花了500万元(历史成本),现在股价涨到8元,财报上会记为800万元(公允价值),赚的300万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地产楼盘:未卖出的商品房,按周边同类楼盘最新成交价估算公允价值,而非建房成本。
√企业并购:收购一家公司时,不是看它账上“注册资本1000万”,而是评估它的实际价值(比如客户资源、技术等),按公允价值定价(可能是1个亿)。
公允价值评估常见的有三种方法:
√市场法(最直接):找同类产品的市场成交价。
比如:评估一台二手电脑,查电商平台上同款九成新电脑卖3000元,这就是它的公允价值。
√收益法:适合能“赚钱”的资产(如商铺、企业),按未来能赚的钱折现。
比如:一间商铺每年租金收入10万元,假设市场平均回报率5%,它的公允价值就是10万÷5%=200万元(未来收益的现值)。
√成本法:计算“重新造一个类似的东西要花多少钱”,再扣掉折旧。
比如:一台机器用了3年,现在重新买同款要100万,预计能用10年,已折旧30万,公允价值就是7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