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信念是如何建立的

2025年8月15日09:06:3617

从2009年8月开始接触股市,到2009年年底开始接触价值投资,到2013年尝试价值投资,到2017年开始大量阅读财报,再到2025年走出大门去上市公司调研,价值投资这条大路我是越走越宽。

价值投资的信念并非一天就能建立

印象里,我的投资信念不仅有建立的过程,还有自我激励的过程,还有很多次看财报看到妙处的自我激励。

我记得建立价值投资的信念是2010年,是我转行金融的第一年,我看到巴菲特的成就,我看到董明珠的优秀。我觉得我具备和巴菲特类似的哲学家气质,我也有眼光能够一眼识别董明珠的优秀。

我当时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只要我能够找到类似于董明珠的优秀企业家,只要我能够像巴菲特一样坚持用深邃的思考来指导投资实践,股票投资应该不会失败。

我要强调的是,第二条绝不是瞎吹:我在大一下学期,成功激活自己对英语的兴趣,按照学习语文的方法去学习英语,比如去英语角和别人练习口语,坚持收看农大播放的英文电影,坚持使用英英字典,报名老外的英语口语课,阅读书虫系列小说,尝试用英语写文章,经常收听英语广播等等,最后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我相信,只要三观正,方法论正确,结果就不会差,所以,这是我最早下定决心走价值投资道路的逻辑。

两类人群激励我勇往直前

由于我的资金体量不大(加有杠杆),加上A股波动剧烈,价值投资之路并非上面描述的那么风轻云淡,一直到2020年前后,我还会因为股市的波动而心里难受。

不过,有两类人群始终激励着我勇往直前。

第一类是大学校园餐厅里收钱卖饭的大姐和阿姨,第二类是711之类的便利店收银员。我发现他们在非常忙碌的过程中,竟然能够做到很少出错。大家都知道,这些人一般学历不高,但是他们忙碌起来却可以做到效率奇高。

我每次看到他们忙而不乱的情景,就不由得惊叹,人类竟然可以如此高效的工作!由此,我想到巴菲特可能真的没有那么神奇,如果你能够花30年看上3000家公司的年报,我估计你也不会比巴菲特差很多。

在好奇和震撼之余,我相信如果我看的公司越来越多,经验也一定会越来越丰富,也一定能够找到好公司,找到便宜的机会,最终在投资上有所成就。这也是我后来激励自己坚持价值投资的重要方法。

科学家的论证

最近刷短视频的时候,我刷到了洪兰教授讲脑科学的视频,她使用科学实验,以及对残疾人和病人的观察,证明了人类大脑可塑性非常强(神经元和环境、基因互动的结果),符合用进废退的进化论观点。

她举了一个猴子实验,把猴子的中指截肢去掉,猴子大脑中负责中指部分的神经元就会衰退(没有信号刺激),负责食指的神经元就会侵占并利用原来负责中指运动的大脑区域。

她还举了盲人阅读的案例,盲人的视觉神经衰退之后,触觉神经就非常发达,因此盲人阅读盲文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一般人是赶不上他们阅读盲文的速度的。

她还举了一个中风的老人,从爬开始,然后到能够走路,最后去爬山,因为心脏病发作,死在山上。尸体被人背回来之后,用核磁共振照大脑,发现了其大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看到洪兰教授脑科学视频的第一反应就是,她证明了我当初的判断:只要我看的公司越来越多,我也能找到好公司,找到好机会,最后取得投资成功。

所以,我们的大脑存在着无限可能性,只要你喜欢做一件事情,主动去做一件事情,就能取得成就。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