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脆弱性?反脆弱性的重点在哪

2025年9月15日10:30:3117

今天我们学习“反脆弱性”

1、什么是反脆弱性

小区楼下的健身房里,总有人吐槽 “练肌肉太苦,每次举铁都像要散架”,可坚持半年后再看,他们的手臂线条越来越明显,爬楼梯都比以前轻松。

这不是 “扛住了痛苦” 那么简单,而是藏着 “反脆弱性” 的秘密:有些事物不是在压力下崩溃,也不是单纯扛住压力,而是能从压力、波动里吸收能量,变得更强。

就像沙漠里的胡杨,风沙越大,根扎得越深;生活里那些 “越折腾越厉害” 的人,往往都自带这种 “反脆弱体质”。

先把 “反脆弱” 和我们熟悉的概念分清。很多人会把 “反脆弱” 和 “坚韧” 搞混,其实两者差得远:

如果把玻璃杯摔在地上,它会碎,这是 “脆弱”;

如果把塑料杯摔在地上,它没碎但也没变化,这是 “坚韧”;

而 “反脆弱” 就像肌肉,你给它适度的压力(举铁),它不会碎,反而会变得更结实。

2、举个栗子

生活里的反脆弱,藏在很多 “意外” 背后。

朋友小宋前几年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本来日子过得安稳,结果公司裁员,她不幸被裁。一开始她也崩溃过,可没消沉多久,就想着 “反正没工作,不如试试一直想做的新媒体”。

她从零开始学剪辑、写文案,一开始账号没流量,她就每天分析数据、调整内容,慢慢积累了几万粉丝,后来还接了品牌合作,收入比以前还高。

她说 “要是没被裁员,我可能一辈子都在舒适区里,不会发现自己还有这本事”—— 裁员这个 “压力”,没有打垮她,反而让她打开了新的人生可能。

这就是反脆弱:在意外中找到机会,把 “坏事” 变成 “让自己变强的事”。

企业的反脆弱能力,往往决定了它能走多远。

比如 Netflix,一开始是做 DVD 租赁的,后来流媒体兴起,传统租赁业务受到冲击,很多同行都倒闭了,Netflix 却主动放弃了部分 DVD 业务,全力转型流媒体。

一开始也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内容少、用户不买账,但它不断投入研发、购买版权,甚至自制《纸牌屋》这样的爆款剧,最后成了全球流媒体巨头。要是 Netflix 当时抱着 DVD 业务不放,不敢面对 “行业变革” 这个压力,现在可能早就被市场淘汰了。

还有奶茶品牌喜茶,一开始只在深圳开小店,后来遇到疫情,线下门店没法营业,它就加快线上布局,做外卖、搞小程序点单,还推出平价子品牌 “喜茶 GO”,不仅没受疫情影响,反而扩大了市场份额 —— 好的企业从不害怕波动,反而能在波动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金融领域里,反脆弱更是 “生存法则”。很多人觉得投资要 “追求稳定”,害怕市场波动,可真正厉害的投资者,反而会利用波动赚钱。

比如巴菲特,他常说 “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市场下跌时,大多数人恐慌抛售,他却会买入被低估的好公司股票,等市场回暖时,这些股票会带来丰厚的收益。

这就是反脆弱的投资策略:不害怕市场波动,反而把波动当成 “低价买入优质资产” 的机会。

而那些只追求 “稳定收益”、不敢面对波动的投资者,往往会错过很多机会,甚至在长期通胀中慢慢亏损 —— 就像把钱放在抽屉里,看似安全,实则在被通胀 “悄悄侵蚀”。

3、技多不压身

老话说 “技多不压身”,其实就是在培养反脆弱 —— 你掌握的技能越多,面对风险的 “底气” 就越足。

不过要注意,反脆弱需要 “适度压力”,不是 “压力越大越好”。

就像举铁,适度的重量能让肌肉变强,可要是重量太大,就会把肌肉拉伤;

创业也是,适度的市场竞争能让企业进步,可要是竞争太激烈,又没有核心优势,就会被淘汰。

这就像浇水,适量的水能让花生长,浇太多水反而会把花淹死 —— 把握好 “压力的度”,才能让反脆弱发挥作用。

说到底,反脆弱不是 “不怕困难”,而是 “会利用困难”;不是 “追求稳定”,而是 “在不稳定中找到机会”。

生活里没有永远的 “舒适区”,职场会有裁员风险,市场会有波动,甚至生活也会有意外 —— 与其害怕这些波动,不如培养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就像尼采说的 “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那些打不倒你的压力,终会变成你成长的阶梯。

毕竟,真正的强大不是从未经历风雨,而是在风雨过后,比以前更有力量。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