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习“二八定律”
1、什么是二八定律
小区门口的便利店老板老周,每天雷打不动在收银台贴张纸条:“重点盯紧饮料、零食、香烟货架”。
问他为啥,他笑着说:“这三样占了我店里 80% 的收入,剩下 20% 的货,摆着是给顾客凑热闹的。”
老周没学过经济学,却把 “二八定律” 用得明明白白 —— 这定律说的是,多数时候,80% 的结果是由 20% 的关键因素决定的。
它像个隐形的 “效率密码”,藏在投资、工作、甚至柴米油盐里,看懂了它,做事能少走很多弯路。
它不是金融圈凭空造的概念,是 19 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统计自家花园的豌豆,发现 20% 的豆荚结出了 80% 的豌豆;
后来又研究社会财富,发现 80% 的财富集中在 20% 的人手里。
这规律后来被越挖越深,发现哪儿都能用 —— 比如公司里,20% 的核心员工创造了 80% 的业绩;家里的衣柜,20% 的衣服被穿了 80% 的次数;就连手机里的 APP,20% 的软件占了 80% 的使用时间。
老话说 “好钢用在刀刃上”,其实就是二八定律的朴素说法:把精力花在那 20% 的 “刀刃事” 上,比瞎忙活 80% 的 “边角料” 管用得多。
2、投资里的二八定律
投资里的二八定律,更是扎心又真实。身边不少朋友炒股,总爱 “撒网式买股”,手里攥着十几甚至几十只股票,以为 “多买几只总能撞上涨的”。
结果呢?每天盯着屏幕看半天,多数股票不涨不跌,真正赚钱的,往往是其中 20% 的几只。
有个读者老杨,之前买了 23 只股票,一年下来算总账,发现 80% 的收益来自 3 只核心股,剩下 20 只要么亏、要么没动静。
后来他精简持仓,只留 5 只优质股,反而省心又赚钱。
这像极了农民种庄稼:地里种 10 种作物,不如把精力集中在 2 种高产的上,瞎折腾反而收不上粮。
基金投资里的二八定律更明显。全市场有上万只基金,真正能长期跑赢指数、年年赚钱的,也就 20% 左右;而这 20% 的基金,又贡献了整个基金市场 80% 的赚钱效应。
有人总爱追 “热点基金”,今年买消费、明年买新能源,手里堆了七八只,结果多数是 “短期热闹,长期套牢”。
反而那些懂二八定律的人,会花时间研究基金经理的风格、业绩稳定性,最后挑 2 - 3 只靠谱的长期持有,收益反而更稳。
就像吃饭,满桌菜里,20% 的硬菜能让你吃饱吃好,剩下的小菜只是调味,要是每样都吃一点,反而容易吃撑还没营养。
3、使用二八定律的注意事项
不过用二八定律,得避开 “极端化” 的坑。有人觉得 “既然 20% 的事最重要,那剩下 80% 的事就不用做了”—— 这就错了。
比如便利店老板老周,虽然饮料零食是主力,但也得摆些日用品,不然顾客想买瓶酱油都没有,下次就不来了;投资里,虽然 20% 的股票是主力,但也得适当分散,不然把所有钱都押在一只上,万一踩雷就亏惨了。
二八定律的核心是 “抓重点,不是丢其他”,就像开车,方向盘是那 20% 的关键,得握紧,但油门、刹车也不能忽略,少了哪个都不行。
还有人把二八定律当成 “不努力的借口”,说 “反正 80% 的努力没用,不如躺平”—— 这更是误解。
帕累托发现的是 “结果分布规律”,不是 “努力没用”。比如你想在 20% 的优质基金里赚钱,前提是你得花时间研究、对比,才能选出那 20%;你想成为公司 20% 的核心员工,前提是你得在关键任务上深耕,才能做出成果。
没有前期的 “筛选和努力”,根本找不到那 20% 的关键因素,所谓的 “抓重点”,也只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