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迪西——从 “闭环梦” 到 “海外破局”,这波复苏信号看懂的都赚了!

2025年9月22日10:54:226

今天聊聊美迪西,还是看看企业是做什么的?

美迪西简单说就是帮制药公司和科研机构搞新药研发前期工作的专业机构。

他们做的事挺全:从筛选可能治病的化合物、优化药物分子结构,到在动物身上测试药效好不好、有没有毒副作用,再到整理各种实验数据、准备申报材料,帮药物通过国家药监局甚至美国 FDA 的审批,拿到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资格。

行业上看,临床前研究占收入的50%,占利润的58%,是企业主营业务。

产业链上看,临床前研究是给药企提供新药服务的,产品主要是TO B端,产业链算是弱势的。

产品上看,临床前研究很难垄断市场,也很难给市场定价或增大市场需求,没有疫情产品应该算是弱势的。

股东上看,前十大股东占总股本47.63%,第一大股东占总股本12.15%,股权较为分散。

公司最终控制人是陈金章与CHUN-LIN CHEN是堂兄弟关系。CHUN-LIN CHEN(曾用名陈春麟)是陈金章的堂兄,两人均来自莆田陈氏家族。 ‌股东是强势的。

董事长简介:

CHUN-LIN CHEN(中文名:陈春麟),1962年出生。

1994年获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药理学及毒理学博士学位。曾担任美国帕克休斯癌症中心药学系主任、美国福泰药物公司非临床药物评估部首席科学家。

2004年创办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2008年创立普亚医药任董事长。2022年3月出任美迪西普瑞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2025年1月正式担任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事长简介看,董事长有创业经验,董事长是强势的。

看看历史经营情况:

营收上看,2020年6.66亿,2024年10.38亿,增长55.85%。

扣非净利润上看,2020年1.23亿,2024年-3.48亿,利润由正转负。

市值上看,2020年96.47亿,2024年42.92亿,减少55.5%。

毛利率和净利率上看,2020年毛利率41.07%,净利率19.42%;2024年毛利率6.31%,净利率-21.88%,毛利率和净利率是双降的。

看看营收是如何分配的?

用2025年二季报和2024年二季报进行对比,营业总收入5.4亿,增长3.64%,营业成本4.26亿,占收入的78.88%,减少11.04%。营业总成本5.77亿,占收入的106%,减少7.37%。

营收增长3.64%,成本减少11.04%,毛利率是增长的,总成本减少7.37%。

毛利润是1.14亿,营业利润-0.37亿。

销售费用0.4亿,占毛利的35.08%,增长1.8%;管理费用0.53亿,占毛利的46.49%,减少1.7%。研发费0.49亿,占利润的42.98%,增长2.27%。

最后,净利润-0.12亿,增长81.63%;扣非净利润-0.26亿,增长66.42%。

成本占收入较高,收入和利润存在周期性,费用上销售费、管理费和研发费都有点高了,说明利润过低,不足以覆盖必要的成本。

募资和分红上看,公司上市5年,从市场募集16.64亿,给市场分了1.58亿,分红一般。

算个清算价值:

流动资产:现金4.71亿,应收5.4亿,存货0.76亿,其他应收款0.19亿,其他流动资产2.72亿,总计13.78亿。

非流资产:长期投资0.46亿,厂房5.68亿,在建1.61亿,其他非流资产0.01亿,总计7.76亿。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2.82亿,应付1.27亿,合同0.52亿,工资和税0.48亿,其他应付款0.06亿,一年内到期0.18亿,其他流动负债0.02亿,总计5.35亿。

非流负债:长期借款1.31亿

资产合计21.54亿,负债合计6.66亿,净资产14.88亿。现金4.71亿,长期投资0.46亿,短期借款2.82亿,长期借款1.31亿。现金流还是压力较小的。

看看企业战略分析:

美迪西(一家帮药企做研发服务的中型公司)的发展,完完全全体现了这类企业在行业忽好忽坏时,是怎么坚持自己的大方向、又怎么调整具体做法的。

2025 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赚了 164.85 万元,给这段起起落落的日子带来了点希望 —— 而从 2020 年那时候算,已经过去五年了,当时公司一年能收 6.66 亿元,赚 1.29 亿元,是个不错的起点。

美迪西一直盯着三个核心方向做:一是多搞些不同的技术平台,二是把 “研发 + 生产” 的业务整合好、扩大产能,三是做全球生意、往国外布局。只不过在不同阶段,这三件事做得效果天差地别。

2020 到 2021 年是行业的好时候,大家都在扩,美迪西的这三个方向推进得特别顺。收入从 6.66 亿元一下涨到 11.67 亿元,一年就涨了 75%,赚的钱也翻了倍,新接的订单更是突破 24 亿元。

像 PROTAC、ADC 这些当时比较前沿的新药研发技术,公司也都落地能用了;帮客户拿到 “新药能进临床实验” 的申请(之前叫 IND 项目)数量,两年就翻了一倍;国外的收入占比也稳定在 25% 左右 —— 这些都说明,公司选的这三个大方向没走错。那时候行业里融资容易,药企有钱搞研发,美迪西也跟着快速扩大实验室面积、招更多研发人员,眼看着就要实现 “既能研发又能生产” 的闭环目标了。

变故从 2022 年开始。上海疫情一来,公司运营成本涨了不少,实验用的动物价格也不稳定,这是第一次让公司推进战略时遇到了阻力。那一年,公司的 “毛利率”从 45.34% 降到 40.79%,虽然收入还在涨,但赚钱的扛压能力已经弱了。

到 2023、2024 年,行业直接进入 “寒冬”:国内搞创新药的企业没钱融资了,为了抢生意开始打价格战。美迪西国内的业务更惨,毛利率一度跌到 - 2.06%(相当于做国内生意还亏了);全年收入从最高的 16.59亿元掉回 10.38 亿元,两年加起来亏了超 6 亿元。之前寄予厚望的 “研发 + 生产”(CDMO)业务也不行,因为产能没利用起来,还计提了 1.2 亿元的损失,成了战略里最失败的一块。

但就算最难的时候,美迪西也没放弃那三个核心方向。技术平台一直没停建,六年下来一共搞了 20 多个,包括 PROTAC、小核酸、基因治疗这些;连 AI 帮着找新药的平台也用上了,已经帮好几个项目进入临床阶段。往国外布局更是逆着来,2025 年波士顿的两个研发中心不光正式运营,还拿到了国际认可的 OECD GLP 认证,能服务辉瑞、默克这些跨国大药企 —— 而且国外订单的单价比国内高 20%-30%,这也让国外收入占比从 2020 年的 28.4%,涨到了 2025 年上半年的 45.89%,快到之前定的目标上限了。

不过这些战略坚持,反映在财务数据上是两重天。2020-2021 年行业好的时候,收入每年平均涨 61%,利润涨得更快,超 100%,能看出来 “扩技术 + 扩产能” 是互相帮衬的;但 2022-2024 年调整期,收入降了 27%,毛利率从 45% 直接跌到 6.31%,问题也很明显:一是太依赖国内市场(2024 年国内业务还占 62%),二是成本没控制好(固定成本占比升到 58%,比如实验室、人员这些固定开销太高)。好在 2025 年上半年有好转,毛利率回到 21.24%,经营现金流也有 0.75 亿元,国外收入还涨了 31.08%,说明之前的调整开始见效了。

其实美迪西的优点一直很清楚:这么多年服务了 1800 多家客户,积累了不少资源;能提供 “从找新药到临床前测试” 的一站式服务;在 ADC、小核酸这些领域也有技术储备。但缺点也突出:国内业务陷在价格战里爬不出来,没法把成本压力转嫁给客户;想做的 CDMO 业务也没像同行那样做成功。这些优缺点在行业起伏时被放大,成了战略目标有的完成、有的没完成的关键原因。

美迪西差不多实现了 “往国外布局” 的阶段性目标,但 “技术平台变现赚钱” 和 “CDMO 整合” 这两件事没达到预期。收入的起起落落,也说明战略执行和行业好坏绑得太紧;而 2025 年的复苏信号则告诉我们,只要战略调整能跟上市场趋势,公司还是能反弹的。对这家中型研发服务公司来说,过去六年最大的收获可能不是完成了多少具体目标,而是在坚持核心方向的同时,学会了在行业波动时调整节奏 —— 这种 “能扛住、会调整” 的韧性,或许才是能熬过行业周期的最宝贵的东西。

算个估值:

从净利润上看,疫情暴涨的利润并不具备可复制性,而最近两年利润又亏的比较厉害,回到2018年净利润大概在0.5-0.6亿之间,20倍也就值10亿—12亿左右。净资产有14.88亿,估值范围也就10—15亿之间了。

2024年最低股价是23.3元,市值是31亿左右,这相当于2倍PB了,比预期估值要高不少,这里有CRO的高估成分,但利润目前太难看,没必要进场。

现在市值是97.4亿,需要3亿的净利润才能支撑市值,而2026年预估也就0.38亿的净利润,应该算高估了,看看再说吧。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2590.html